[发明专利]一株芽孢杆菌及其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84879.6 | 申请日: | 2022-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69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新;徐嘉莉;王茂淋;薛逢伯;冯献忠;王东梅;张荣淑;李忠悦;宋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9/26;C12N9/54;C12N9/78;C12P17/10;A01N63/22;A01P3/00;A01P21/00;C12R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芽孢 杆菌 及其 防治 植物病害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芽孢杆菌及其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芽孢杆菌,所述芽孢杆菌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其菌株编号为YJD‑SF1,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24120。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芽孢杆菌在细极链格孢菌、立枯丝核菌和大豆疫霉病菌防治中的应用。本发明的芽孢杆菌YJD‑SF1具有稳定、广谱的抗菌性能,对细极链格孢菌、大豆疫霉病菌和立枯丝核菌三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芽孢杆菌及其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化学防治是人类使用的历史最悠久的防治方法,但化学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了环境污染、土壤板结、水体污染,大量有益微生物被农药杀灭、而病原菌易产生抗药性等环境问题逐渐突出,而且,化学农药残留威胁食品安全。生物防治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环保的替代方法,使用能够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促生菌或者抑制病原体种群的YJD-SF1菌剂,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或者治理植物病害。有些植物根际微生物可能同时具备YJD-SF1菌剂和促生菌的特性,可以作为更为有效的防治植物病原真菌、提高植物产量的工具。目前,YJD-SF1菌剂的抑菌机制包括产生水解酶、氢氰酸、脂肽、蛋白水解酶等抗菌物质抑制病原菌生长,同时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另外某些YJD-SF1菌剂还能与病原菌通过竞争抑制病原菌生长,根际促生菌通过分泌生长素、铁载体、ACC脱氨酶、有机酸等物质,具有固氮、溶磷等能力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和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吸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用生防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抗逆性,实现生物防治植物病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芽孢杆菌,所述芽孢杆菌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其菌株编号为YJD-SF1,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120。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供菌剂,所述菌剂含有上述的芽孢杆菌和/或含有上述芽孢杆菌的培养物。
上述菌剂的活性成分可为上述芽孢杆菌或/和上述芽孢杆菌的培养物(如发酵产物),上述菌剂的活性成分还可含有其他生物成分或非生物成分,上述菌剂的其他活性成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菌剂的效果确定。
术语“培养物”是指经人工接种和培养后,长有微生物群体的液体或固体产物(培养容器内的所有物质,发酵产物)的统称。即通过将微生物进行生长和/或扩增而获得的产物,其可以是微生物的生物学纯培养物,也可以含有一定量的培养基、代谢物或培养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成分。
本发明中,YJD-SF1菌剂的制备方法可包括:挑取TSB固体培养基培养三天的单菌落接种于100mL TSB液体培养基中,28℃、140r/min培养48h,得到OD600值约为1.0的菌液(2×108·CFU/mL)。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三个方面,本发明提供如下A1)-A12)中的任一种应用:
A1)、上述的芽孢杆菌在制备促进植物生长的产品中的应用;
A2)、上述的芽孢杆菌或上述的菌剂在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
A3)、上述的芽孢杆菌在制备植物病原菌抑制剂中的应用;
A4)、上述的芽孢杆菌或上述的菌剂在抑制植物病原菌中的应用;
A5)、上述的芽孢杆菌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植物病害的产品中的应用;
A6)、上述的芽孢杆菌或上述的菌剂在预防和/或治疗植物病害中的应用;
A7)、上述的芽孢杆菌在制备提高植物抗逆性的产品中的应用;
A8)、上述的芽孢杆菌或上述的菌剂在提高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848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