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一体化大型压铸铝合金结构件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83523.0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9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邓裕深;邓巨荫;邓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0 | 分类号: | G01B21/00;B66C13/08;B25H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君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37 | 代理人: | 谭启斌 |
地址: | 52610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大型 压铸 铝合金 结构件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对一体化大型压铸铝合金结构件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用吊具将待检测的压铸铝合金结构件转移并安放在检测平台上,并以所述压铸铝合金结构件的弯曲凸出面抵触在检测平台上,从而将压铸铝合金结构件平稳地悬放在检测平台上,对压铸铝合金结构件的弯曲凸出面的背面进行检测;步骤2:以压铸铝合金结构件的轴向作为翻转方向,通过吊具将压铸铝合金结构件翻转180°,将压铸铝合金结构件的弯曲凸出面的背面抵触在检测平台上,从而将压铸铝合金结构件再次平稳地悬放在检测平台上,对弯曲凸出面进行检测。本发明通过四点定位支撑,避免压铸铝合金结构件侧偏且只需两人即可实现翻转,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铸结构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对一体化大型压铸铝合金结构件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制造中,相比于传统造车材料,使用铝合金结构件,例如用在车身框架或电池托盘或汽车其他位置上的结构件,相比钢制结构一般可以减少20%-30%的重量,从而实现汽车轻量化、降低能耗,间接达到提高车辆续航里程的目标。对于像汽车这类产品,所使用到的铝合金结构件往往比较大,无法依靠一个人进行提拿、翻转来进行操作检测。为此,针对这种一体化大型压铸铝合金结构件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其翻转、平放等操作,维持其平稳,避免检测过程造成对铝合金结构件的损坏,也是需要特别考虑的,以保证既能够便捷地翻转、平放的操作,又不会损坏铝合金结构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一体化大型压铸铝合金结构件的检测方法,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对铝合金结构件检测过程中难以平稳支撑及翻转的问题。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对一体化大型压铸铝合金结构件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吊具将待检测的压铸铝合金结构件转移并安放在检测平台上,并以所述压铸铝合金结构件的弯曲凸出面抵触在检测平台上,从而将压铸铝合金结构件平稳地悬放在检测平台上,对压铸铝合金结构件的弯曲凸出面的背面进行检测;
步骤2:以压铸铝合金结构件的轴向作为翻转方向,通过吊具将压铸铝合金结构件翻转180°,以使得压铸铝合金结构件的弯曲凸出面的背面抵触在第二立柱上,从而将压铸铝合金结构件再次平稳地悬放在支撑立柱组件上,对平稳安放在支撑立柱组件上的压铸铝合金结构件的弯曲凸出面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平台包括三坐标测量机和安装在三坐标测量机上的至少四个支撑立柱组件,各个支撑立柱组件呈矩阵或其他间隔分布安装在三坐标测量机上,
支撑立柱组件包括支撑板、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穿过支撑板的一端可拆卸地安装在三坐标测量机上,
第二立柱高度低于第一立柱的高度。
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压铸铝合金结构件的弯曲凸出面抵触在各个支撑立柱组件的第一立柱上,从而将压铸铝合金结构件平稳地悬放在检测平台上,
在步骤2中,压铸铝合金结构件的弯曲凸出面的背面抵触在各个支撑立柱组件的第二立柱上,从而将压铸铝合金结构件平稳地悬放在检测平台上。
进一步地,待压铸铝合金结构件平稳安放在第一立柱上后,将吊具脱离压铸铝合金结构件,然后再执行步骤2。
进一步地,在步骤1之后、步骤2之前,还包括,将所有支撑立柱组件上的第一立柱拆卸下来,仅保留第二立柱。
进一步地,若只有四个支撑立柱组件,则这四个支撑立柱组件以矩形分布安装在三坐标测量机的四个角落或中部。
进一步地,三坐标测量机的不同位置上预先挖设有螺纹定位孔,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穿过支撑板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而可拆卸地安装在三坐标测量机上的相应螺纹定位孔上。
进一步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高度差≤0.0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835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