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兼具ROS清除及多重抗菌的聚赖氨酸导电水凝胶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83337.7 | 申请日: | 2022-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5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迟波;王鹏辉;李霜;蒲雅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3/075 | 分类号: | C08J3/075;C08J3/28;C08L79/04;C08L5/04;C08L1/28;C08L5/08;C08K3/04;C08K3/22;A61L27/26;A61L27/50;A61L27/52;A61L27/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8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兼具 ros 清除 多重 抗菌 赖氨酸 导电 凝胶 | ||
1.一种兼具ROS清除及多重抗菌的聚赖氨酸导电水凝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向L-精氨酸盐酸盐溶液中依次加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对L-精氨酸盐酸盐的羧基基团进行活化后加入聚赖氨酸进行反应,待反应结束后进行透析纯化后,冻干可得L-精氨酸改性的聚赖氨酸聚合物;
(2)在暗室中向含有邻二醇结构的粘多糖溶液中滴加高碘酸钠溶液并进行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加入乙二醇继续反应后进行透析纯化,冻干可得醛基功能化改性的天然粘多糖;
(3)将所述的L-精氨酸改性的聚赖氨酸聚合物、醛基功能化改性的天然粘多糖、化学交联剂、近红外光响应的纳米复合材料以及光引发剂依次溶解混合后,使用紫外光照射固化,即得聚赖氨酸导电水凝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赖氨酸导电水凝胶,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聚赖氨酸溶液的浓度为1-30mg/mL,聚赖氨酸分子量为2000-5000Da;L-精氨酸盐酸盐的羧基与聚赖氨酸的氨基摩尔比为5∶1-1∶2;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与L-精氨酸盐酸盐的摩尔比为2∶1-1∶3;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与N-羟基丁二酰亚胺的摩尔比为3∶1-1∶1;反应温度为4-60℃,反应时间为12-72小时;透析温度为25-60℃,透析袋截留量大小为500-3000Da,透析时间为12-96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赖氨酸导电水凝胶,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高碘酸钠溶液的浓度为10-200mg/mL,高碘酸钠溶液的滴加时间为10-60分钟,滴加高碘酸钠溶液后的反应时间为1-3小时,滴加乙二醇后的反应时间为0.5-3小时,反应温度为25-60℃,透析温度为25-60℃,透析袋截留量大小为1000-12000Da,透析时间为12-96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赖氨酸导电水凝胶,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粘多糖包括但不限于透明质酸钠、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至少一种;粘多糖的浓度为1-10mg/mL,溶解温度为25-60℃,溶解时间为3-36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赖氨酸导电水凝胶,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聚赖氨酸L-精氨酸改性的聚赖氨酸聚合物的浓度为50-200mg/mL,醛基功能化改性的天然粘多糖浓度为10-100mg/mL,化学交联剂的浓度为30-150mg/mL,近红外光响应的纳米复合材料的浓度为1-5mg/mL,光引发剂的浓度0.5-20mg/mL,光照时间为0-90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赖氨酸导电水凝胶,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化学交联剂包括但不限于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醚二丙烯酸酯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赖氨酸导电水凝胶,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近红外光响应的纳米复合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碳纳米管、石墨烯、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赖氨酸导电水凝胶,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光引发剂包括但不限于I2959、LAP、α-酮戊二酸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即为聚赖氨酸导电水凝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赖氨酸导电水凝胶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多重抗菌机制、组织兼容性以及ROS清除能力与电传导等方面的优势,实施条件温和可控、性能可调,可广泛用于创伤修复、心血管、可穿戴设备以及组织工程等生物医学领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8333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