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融大数据的企业信用评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82375.0 | 申请日: | 2022-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64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水新莹;郭章森;柏耀明;孟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国征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2 | 分类号: | G06Q40/02;G06Q10/06 |
代理公司: | 合肥铭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12 | 代理人: | 黄钦花 |
地址: | 241002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融 数据 企业信用 评级 方法 | ||
1.一种金融大数据的企业信用评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企业监管系统机构:将企业信息进行登录核实,同时通过企业监管系统机构对登录的企业进行信息核实分析处理;
S2:建立企业信用评级机构:通过企业信用评级机构制定评级理念和公司信用分析机构,所述评级理念分为三个组合模块,分别为:主体评级与债项评级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注重现金流量分析;
S3:企业信用定量分析机构:所述企业信用定量分析由一系列考核指标体系构成,主要分三大类:①考察企业资金信用的指标、②考察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③考察企业经营管理的指标;
S4:企业信用评级程序:在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工作时,一般从调研、初评、复评和结果方面来进行评估,评估工作时间为5周;
S5:分析机构:通过线性判别分析模型进行企业分析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融大数据的企业信用评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企业监管系统机构对企业历年企业经营过程是否存在违规情况的存在,同时对企业缴税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对企业法人进行个人信息核实审查,查看企业负责人是否存在个人违规行为存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融大数据的企业信用评级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发行人的主体评级为基础,以债项评级为重点,作为发债主体,企业整体的基本素质、财务状况、经营能力、盈利状况、现金流量、发展前景方面,将对债券的信用级确定起到评估基础的作用,同时,募集资金的用途、风险状况、偿债安排也会直接影响债券的到期偿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融大数据的企业信用评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注重现金流量分析是债务的到期偿还,需要大量的现金流支出,本公司在评级指标的设定上,采用历史考察、现状分析和未来预测相统一的方法,考察发行人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的能力以及融资项目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能力,同时,本公司还运用敏感性分析、压力测试、情景模拟方法考察发行人在不同经营环境变化下现金流覆盖债务的情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融大数据的企业信用评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级程序分为两个步骤:
一、实地调研,在对企业进行评估时,通过实地评估能够获取一手资料,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企业的情况,评估工作主要从对工作人员的访谈、决策者的设想、企业的工作环境以及企业的经营状况来进行,评估时还要和企业的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债权人人员进行调查;
二、初评建议,通过实地考察调研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之后,就可以进入初评阶段,初评阶段主要是由评级小组的人员根据企业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根据信用评级体系的规定对企业的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将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融大数据的企业信用评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职责包括按照规定监督管理金融市场;发布有关金融监督管理和业务的命令和规章;监督管理金融机构的合法合规运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融大数据的企业信用评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判别分析模型为: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其中,X1为流动资金/总资产,X2为留存收益/总资产,X3为息税前收益/总资产,X4为股权市值/总负债账面值,X5为销售收入/总资产,临界值为2.675,如果Z小于临界值,借款人被划入违约组,信用级别较低;反之被划入正常组,信用级别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国征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国征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8237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血液吸收功能的脑膜剥离器
- 下一篇:一种垃圾回收分类装置及分类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