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渗混凝土及其成型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82114.9 | 申请日: | 2022-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5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地;王玲;林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28/00;E01D19/02;E04C2/04;B28B1/16;C04B111/27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张晓萍;刘铁生 |
地址: | 10002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及其 成型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抗渗混凝土及其成型方法和应用。该抗渗混凝土包括第一混凝土层,其包括:胶凝材料水泥2.5~52份,粗骨料0~35份,细骨料0.2~43份,超细矿物掺合料3~14份,添加剂0.1~3份;水5~16份;第二混凝土层,设置于第一混凝土层的一个表面上,其包括:胶凝材料水泥3.8~46份,粗骨料0~37份,细骨料0.5~43份,掺合料3.2~11.2份,添加剂0.15~6.9份;水5~16;其中,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变形值小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变形值;界面层,设置于第一混凝土层与第二混凝土层之间。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获得一种抗渗性能优良的混凝土件,使得既不增加材料成本和施工成本,又能提高其抗渗性能,同时施工工艺简单,提高了施工效率,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和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渗混凝土及其成型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混凝土结构件应用于建筑工程或者道路桥梁工程中,例如,墙材、板材和桥墩等工程中时,对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具有一定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关于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的提高,常用的办法是在混凝土中掺用引气型外加剂,使混凝土内部产生不连通的气泡,截断毛细管通道,改变孔隙结构,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此外,减小水灰比,选用适当品种及强度等级的水泥,保证施工质量,特别是注意振捣密实、养护充分等,都对提高抗渗性能有重要作用。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存在以下缺陷:一方面需要在混凝土中添加引气剂,或者需要改变水泥的强度等,可能造成混凝土结构件制造成本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振捣密实、养护充分等工艺,可能造成施工工艺的繁琐,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渗混凝土及其成型方法和应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不添加引气剂、不改变混凝土中水泥强度等的条件下,获得一种抗渗性能优良的混凝土板材、墙材或桥墩,从而实现在不增加新的材料成本投入和施工成本投入的条件下,提高混凝土件的抗渗性能,同时施工工艺简单,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抗渗混凝土,其包括:
第一混凝土层,以质量份计,其包括:胶凝材料水泥2.5~52份,粗骨料0~35份,细骨料0.2~43份,超细矿物掺合料3~14份,添加剂0.1~3份;水5~16份;
第二混凝土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一个表面上;以质量份计,其包括:胶凝材料水泥3.8~46份,粗骨料0~37份,细骨料0.5~43份,掺合料3.2~11.2份,添加剂0.15~6.9份;水5~16;其中,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变形值小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变形值;
界面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之间。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前述的抗渗混凝土,其依次包括:第二混凝土层、界面层、第一混凝土层、界面层和第二混凝土层。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抗渗混凝土的成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混凝土层成型;以质量份计,其包括:胶凝材料水泥2.5~52份,粗骨料0~35份,细骨料0.2~43份,超细矿物掺合料3~14份,添加剂0.1~3份;水5~16;
第二混凝土层成型;以质量份计,其包括:胶凝材料水泥3.8~46份,粗骨料0~37份,细骨料0.5~43份,掺合料3.2~11.2份,添加剂0.15~6.9份;水5~16;其中,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变形值小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变形值;
在所述第一混凝土层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之间设置界面层。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821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