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裂化待生催化剂再生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78668.1 | 申请日: | 2022-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0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孙世源;王龙延;孟凡东;闫鸿飞;武立宪;张亚西;张瑞风;杨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8/04 | 分类号: | B01J38/04;B01J38/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3 | 代理人: | 任燕妮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裂化 催化剂 再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裂化待生催化剂再生的方法,涉及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催化裂化待生催化剂再生的方法包括:将待生催化剂先通过第一再生器进行贫氧再生,然后再通过第二再生器进行富氧再生,第一再生器和第二再生器的主风主要是循环烟气和氧气,取代了传统的空气(氧气和氮气混合气体)作为再生器主风,促进再生剂进行烧焦再生,在第一再生器中生成的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可以达到30%以上,显著降低了一氧化碳分离提纯的费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催化裂化待生催化剂再生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石化、冶炼等工业生产过程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含硫、含氮化合物作为废气直接排放至大气中,导致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一氧化碳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可用于羰化合成醋酸、醋酐、草酸酯、甲酸甲酯和碳酸二甲酯等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含有一氧化碳组分的各种工业废气被直接排放,会增加合成气等原料的消耗,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催化裂化装置排放的烟气还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是一种典型的工业废气。实现烟气中一氧化碳组分的分离、提纯和再利用,既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供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也是环保节能的重要途径,对改善环境、资源再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烟气的组成复杂,而且现代工业装置对一氧化碳原料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需要利用高效节能技术将一氧化碳分离提纯。
目前,较为成熟的一氧化碳分离提纯方法为变压吸附法。一般而言,催化裂化装置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小于10v%,对催化裂化再生系统进行改进,使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大幅提高至30v%以上,可以显著降低变压吸附法能耗。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催化裂化待生催化剂再生的方法,提高再生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催化裂化待生催化剂再生的方法,旨在提高再生烟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催化裂化待生催化剂再生的方法,包括:将待生催化剂先通过第一再生器进行贫氧再生,然后再通过第二再生器进行富氧再生;其中,贫氧再生是控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摩尔比为2-5:1;富氧再生是控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摩尔比为1:3-5。在实际操作时,贫氧再生是控制出口烟气中氧含量小于1v%,富氧再生是控制出口氧含量大于3v%。
在催化裂化装置处于开工阶段时,将高纯二氧化碳和高纯氧气混合之后分别通入第一再生器和第二再生器进行烧焦再生,将第二再生器输出的再生烟气循环至第一再生器和第二再生器,同时根据再生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等量减少高纯二氧化碳的供应,以使再生烟气逐步替代高纯二氧化碳;
在催化裂化装置处于稳定运行阶段时,将第二再生器输出的再生烟气完全替代高纯二氧化碳,将再生烟气和高纯氧气混合之后分别通入第一再生器和第二再生器进行烧焦再生。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催化裂化装置处于开工阶段时,将纯度大于99%的高纯二氧化碳和纯度大于99%高纯氧气分别在第一混合器和第二混合器内混合,将第一混合器得到的满足贫氧再生比例要求的混合气体通入第一再生器,将第二混合器得到的满足富氧再生比例要求的混合气体通入第二再生器;
在催化裂化装置处于稳定运行阶段时,将第二再生器输出的再生烟气与高纯氧气分别在第一混合器和第二混合器内混合,之后分别通入第一再生器和第二再生器进行待生催化剂的烧焦再生。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利用主风控制系统根据再生烟气在线监测分析获取的再生烟气组成情况,调控第一再生器和第二再生器主风各组分流量和摩尔比;
当第一再生器生成的再生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低于30v%且氧气含量高于1v%时,则利用主风控制系统降低第一再生器的氧气流量,使第一再生器生成的再生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高于30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86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