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应力预制梁及其组成的叠合梁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78139.1 | 申请日: | 202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2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肖明;韩文龙;郁银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26 | 分类号: | E04C3/26;B28B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预制 及其 组成 叠合 | ||
1.一种预应力预制梁,采用长线台、先张法工艺预制加工,应用于跨度较大、楼面荷载大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预制梁(1)横截面为U形,U形底边(11)高度不小于150mm,两侧U形侧壁(12)厚度不小于100mm;
所述U形底边(11)内布设底部预应力钢绞线(13),两侧U形侧壁(12)中上部分布布设上部抗裂预应力筋(14),底部预应力钢绞线(13)、上部抗裂预应力筋(14)沿预应力预制梁(1)长度方向通长布置,底部预应力钢绞线(13)、上部抗裂预应力筋(14)的根数及面积根据设计计算确定,上部抗裂预应力筋(14)为预应力钢丝或钢绞线;
所述U形截面外围设置若干个开口箍筋(15),开口箍筋(15)从两侧U形侧壁(12)顶面伸出,伸出端设置180°弯钩,开口箍筋(15)所在平面与预应力预制梁(1)长度方向垂直,开口箍筋(15)直径及间距满足现行设计规范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应力预制梁,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预应力预制梁(1)长度方向设置多道连接两侧U形侧壁(12)的联系肋(3),联系肋(3)为钢筋混凝土材质、上表面与U形侧壁(12)顶面平齐,随预应力预制梁(1)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同时浇筑形成联系肋(3),预应力预制梁(1)在联系肋(3)处的横截面为实心矩形截面,联系肋(3)沿预应力预制梁(1)长度方向的厚度不小于150mm,相邻联系肋(3)之间的距离为2.0~4.0m;
所述靠近预应力预制梁(1)两端的联系肋(3)内预埋套管形成吊装孔(4),吊装孔(4)直径不小于40mm、沿联系肋(3)处横截面水平方向贯通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预应力预制梁,其特征在于,预应力预制梁(1)制作过程中在长线台外模(51)内布设底部预应力钢绞线(13)、上部抗裂预应力筋(14)及箍筋,U形截面位置采用芯模(53)占位,张拉底部预应力钢绞线(13)、上部抗裂预应力筋(14)后,在长线台外模(51)、芯模(53)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预应力预制梁(1),拆除芯模(53)形成U形截面;
所述预应力预制梁(1)横截面宽度不大于400mm,芯模(53)采用整体模具,芯模(53)横截面为上底宽、下底窄的梯形,U形底边(11)与两侧U形侧壁(12)内的混凝土一次整体浇筑成形,拆除芯模(53)后预应力预制梁(1)U形截面空腔部分横截面为上底宽、下底窄的梯形,无箍筋从U形底边(11)上表面伸出;
或者,所述预应力预制梁(1)横截面宽度大于400mm,芯模(53)采用成对独立钢模具、与长线台外模(51)组成U形侧壁(12)的侧模,U形底边(11)上表面不设置模具,设计要求设置在预应力预制梁(1)横截面中部的箍筋或拉筋从U形底边(11)上表面伸出,预应力预制梁(1)制作过程中首先浇筑混凝土至U形底边(11)上表面,待U形底边(11)内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两侧U形侧壁(12)内混凝土,U形侧壁(12)上下宽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预应力预制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预应力预制梁(1)支承非平行方向的次梁时,在预应力预制梁(1)对应的支承位置设置搁置缺口(8),搁置缺口(8)的尺寸满足次梁搁置要求,预应力预制梁(1)制作过程中采用缺口占位模(54)占位、保证搁置缺口(8)范围内无混凝土,预应力预制梁(1)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切除搁置缺口(8)范围内的上部抗裂预应力筋(14);
所述预应力预制梁(1)的联系肋(3)设置在搁置缺口(8)位置,相邻搁置缺口(8)的距离大于4.0m时,在相邻搁置缺口(8)之间增设一道联系肋(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预应力预制梁,其特征在于,施工现场预应力预制梁(1)吊装就位后,预应力预制梁(1)两端搁置在相连柱或墙上,通过预应力预制梁(1)将施工过程中的楼面荷载传递至相连柱或墙上,施工过程中的楼面荷载较大时,预应力预制梁(1)两端一定长度范围内采用实心矩形截面,实心矩形截面范围兼做预应力预制梁(1)的端部联系肋(3),所述一定长度不大于现行设计规范要求的梁端箍筋加密区(2)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813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封闭除烟式吸尘器
- 下一篇:下滑式热冷一体定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