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三维可视化和大数据的智慧管廊运营管理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75938.3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6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朱颢东;李红婵;李展鹏;韩朝阳;路延通;朱状;王建文;朱付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50/26 | 分类号: | G06Q50/26;G06T17/05;G06T19/20 |
代理公司: | 郑州晟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205 | 代理人: | 张心龙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三维 可视化 数据 智慧 运营 管理 平台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三维可视化和大数据的智慧管廊运营管理平台,包括三维可视化管线管理系统,所述三维可视化管线管理系统包括三维可视化管线管理模块,三维可视化管线智能分析模块、三维可视化管网状态实时监测模块、三维可视化管线数据格式和管线管理规则管理模块;用户管理系统,所述用户管理系统包括在线用户模块、流程审批模块和通知公告模块;平台管理系统,所述平台管理系统包括运营监控模块和平台管理模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平台的设计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和地图,同时利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手段实现城市综合管廊管网空间位置三维可视化建模和管理功能,使得管廊的运营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运行管理平台,具体为基于三维可视化和大数据 的智慧管廊运营管理平台,属于信息管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城市综合管廊内部不仅整合维持城市功能的自来水、燃气、电力、通 讯管线,而且管廊自身功能使用的动力、照明、排水等设备繁多,无论纳 入管线出现故障,还是自身附属设备出现故障,都可能造成城市市政功能 的瘫痪,因此建设智慧城市管廊系统意义重大。
由于管廊和管线多存在地下且不可见,现有技术中查验的方式通过二 维图纸来进行,这样的查验方式不确定且不直观,使用和检测都比较困难, 为了方便对管廊的查验需要建立三维可视化管线管理系统鉴于此提出了基 于三维可视化和大数据的智慧管廊运营管理平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基于三维可视化和大数 据的智慧管廊运营管理平台。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基于三维可视化和大数据 的智慧管廊运营管理平台,包括:
三维可视化管线管理系统,所述三维可视化管线管理系统包括三维可 视化管线管理模块,三维可视化管线智能分析模块、三维可视化管网状态 实时监测模块、三维可视化管线数据格式和管线管理规则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系统,所述用户管理系统包括在线用户模块、流程审批模块 和通知公告模块;
平台管理系统,所述平台管理系统包括运营监控模块和平台管理模块;
所述三维可视化管线管理系统利用三维建模方法,将城市综合管廊进 行三维可视化建模,实现城市综合管廊管网空间位置三维可视化建模和管 理;
所述用户管理系统采用网络通讯技术,使城市综合管廊与各类互联网 智能设备进行集成,实现城市综合管廊管网状态实时监测功能,并以三维 拟真的形式标注出来;
所述平台管理系统利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进行城市综合管廊三维可 视化智能管线分析。
优选的,所述三维可视化管线管理系统提供管廊三维场景的两种观测 模式,包括推进式观测和摄像机跟踪观测;
所述推进式观测是选取一个管廊作为起点,系统切换到管廊内部,通 过方向键向前推进,系统实时以三维方式展示管廊内部场景和各种检测参 数及提示信息;
所述摄像机跟踪观测用于对单个管廊的内部场景观测,可以进行上下 前后左右的移动,对整个管廊场景进行全方位的观测。
优选的,所述三维可视化管线管理模块对管网内的空间位置进行可视 化管理,所述三维可视化管线智能分析模块实现管漏定位、影响范围分析 和联通分析,三维可视化管网状态实时监测模块、三维可视化管线数据格 式和管线管理规则管理模块与物联网设备进行集成,进行管网状态的实时 监测,并以三维拟真的形式标注出来。
优选的,所述在线用户模块显示当前系统内已登录的用户列表,包括: 用户名、登录IP和登录时长,且提供已登录用户人日志和修改密码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轻工业大学,未经郑州轻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59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