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碳铬轴承钢下贝氏体淬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74776.1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7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刘飞香;胡斌;麻成标;彭金华;逯志方;轩书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0 | 分类号: | C21D1/20;C21D1/607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蔡实艳;周晓艳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碳铬 轴承钢 下贝氏体 淬火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碳铬轴承钢下贝氏体淬火方法,包括步骤S1、对高碳铬轴承钢热处理,将高碳铬轴承钢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并保温15‑30分钟;步骤S2、将步骤S1热处理后的高碳铬轴承钢淬入淬火介质中,在搅拌下将高碳铬轴承钢冷却到其下贝氏体转变温度T1并保温,直至高碳铬轴承钢下贝氏体转变量为30%‑50%,其中,T1为Ms+10℃‑Ms+20℃,所述Ms为高碳铬轴承钢的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起始温度;然后,在搅拌下由T1升温至T2并保温,直至高碳铬轴承钢下贝氏体转变量为100%,其中,T2为Ms+30℃。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下贝氏体的转变速度,大大缩短整体工艺的转变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热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碳铬轴承钢下贝氏体淬火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对轴承零件淬火时要保证其不开裂且变形量小。淬火后的轴承零件,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组织、硬度、强度和韧性,还要求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轴承零件淬火工艺是保证轴承零件淬火后满足这些要求的重要因素。轴承零件淬火新技术、新工艺长期以来一直是技术人员对轴承热处理研究的重点。
传统的高碳铬轴承钢在淬火时多采用马氏体淬火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轴承的高强度高硬度要求。但是其弊端也很明显,马氏体淬火应力大,容易开裂,变形也大,韧性较差,不适合较大冲击载荷的应用。另外,由于马氏体转变的不完全性,组织中会有较多的残余奥氏体,从而影响产品零件的尺寸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碳铬轴承钢下贝氏体淬火方法,用于在提升产品硬度和强度性能的前提下,同时提升产品的韧性,降低产品的淬火应力和变形量。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碳铬轴承钢下贝氏体淬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对高碳铬轴承钢热处理
具体的,将高碳铬轴承钢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并保温15-30分钟;
步骤S2、对高碳铬轴承钢淬火冷却,制得高碳铬轴承钢下贝氏体
具体的,将步骤S1热处理后的高碳铬轴承钢淬入淬火介质中,在搅拌下将高碳铬轴承钢冷却到其下贝氏体转变温度T1并保温,直至高碳铬轴承钢下贝氏体转变量为30%-50%,其中,T1为Ms+10℃-Ms+20℃,所述Ms为高碳铬轴承钢的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起始温度;
然后,在搅拌下由T1升温至T2并保温,直至高碳铬轴承钢下贝氏体转变量为100%,其中,T2为Ms+30℃。
在部分实施方案中,在步骤S1中,热处理加热的温度为830℃-890℃。
在部分实施方案中,在步骤S2中,所述淬火介质为熔融盐。
在部分实施方案中,所述T1的保温时间为3-6小时,所述T2的保温时间为2-5小时。
在部分实施方案中,所述高碳铬轴承钢包括材质为100CrMnMoSi8-4-6的轴承钢。
在部分实施方案中,所述Ms的温度为180℃-235℃。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所述高碳铬轴承钢下贝氏体淬火方法,在步骤S2中对高碳铬轴承钢采用下贝氏体分阶段等温淬火,在T1温度下完成30%-50%的下贝氏体转变量,该下贝氏体转变量能够满足高碳铬轴承钢升温至T2后下贝氏体的形核数量,提升最终产品的硬度、强度和韧性。在步骤S2中,将T1温度与T2温度组合使用,能够有效提高下贝氏体的转变速度,大大缩短整体工艺的转变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47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