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铸坯头尾温差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71370.8 | 申请日: | 202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8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钱学海;周博文;李显;李西德;陈学良;周从锐;李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46 | 分类号: | B21B1/46;B22D11/124;B22D11/126;B22D11/22;B21B37/7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24 | 代理人: | 孙娟 |
地址: | 545002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头尾 温差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铸坯头尾温差的控制方法,包括:依次进行阶梯出坯、定尺、剪切、去除氧化皮、温度测量和控冷工序;其中,在所述温度测量工序生成温度曲线;根据所述温度曲线执行所述控冷工序,使铸坯的头部温度与尾部温度的差值≤40℃。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将铸坯的头部与尾部的温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使最终轧制成品的强度均匀,消除由于头尾部温差过大带来的头尾部强度一致性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铸坯头尾温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方坯免加热直接轧制已成为当前棒线材生产的发展方向,在该过程中,铸坯无需经加热炉再加热,可直接进入轧机进行轧制,因而提高了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由于直接轧制的铸坯未经加热炉再加热,铸坯的头部在连铸机中先生产出来,尾部后生产出来,因此铸坯的头部温度低、尾部温度高。并由此造成了轧后钢材的头部力学强度高、尾部强度低,影响了产品质量稳定性。因此,如何在方坯免加热直接轧制中,将铸坯保持头尾温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铸坯头尾温差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方坯免加热直接轧制中,铸坯头尾温差过大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铸坯头尾温差的控制方法,包括:依次进行阶梯出坯、定尺、剪切、去除氧化皮、温度测量和控冷工序;其中,在温度测量工序生成温度曲线;根据温度曲线执行控冷工序,使铸坯的头部温度与尾部温度的差值≤40℃。
进一步的,将铸坯的头部温度与尾部温度的差值控制于20℃~40℃。
进一步的,在进行阶梯出坯工序前还包括:在送坯辊道外侧设置多层的保温罩。
进一步的,保温罩的外层为钢壳、中间层为耐高温保温棉、内层为耐高温反射材料。
进一步的,通过塞棒控流和红外成像方式形成阶梯出坯。
进一步的,剪切工序采用液压剪完成;定尺工序具体包括:在送坯辊道上距液压剪预定距离处设置接触式定尺装置;当铸坯的头部接触到接触式定尺装置时,接触式定尺装置向控制系统输出剪切动作信号;控制系统向液压剪发出动作指令;液压剪根据动作指令切断铸坯。
进一步的,去除氧化皮工序具体包括:在送坯辊道的两侧设置电机驱动的钢丝刷;在铸坯与钢丝刷接触时,通过钢丝刷去除铸坯侧面的氧化皮。
进一步的,温度测量工序具体包括:在钢丝刷的下游位置设置高温计;当铸坯的头部进入到高温计的测温范围时,开始对铸坯上的去除氧化皮的侧面进行温度测量;按预定时间间隔记录相应时刻的温度测量结果;至铸坯的尾部移出高温计的测温范围时停止温度测量;通过所有记录下来的测量结果绘制温度曲线,温度曲线用于反映铸坯从头部到尾部间不同位置的温度差异。
进一步的,控冷工序所采用的方式为:在铸坯外侧的左上、左下、右下、右上四个位置,沿送坯辊道方向均布多个水喷头;将每个水喷头的出水形状设计为矩形。
进一步的,根据温度曲线进行控冷工序具体包括:根据温度曲线,在铸坯上确定比铸坯头部温度高20℃的起始位置;通过水喷头对铸坯上的起始位置之后的部分喷水;根据温度曲线及铸坯的移动速度实时调整每个喷头的喷水强度。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结构简单可靠的接触式机械定尺装置配合液压剪操作,可快速切断铸坯,减少等待时间和温降;同时在进入轧机前测量铸坯表面温度并形成温度趋势线,根据温度趋势线实时调整各喷头的喷水强度,以此方式冷却铸坯后段,降低铸坯头尾温差,使得进入轧机前的铸坯头尾温差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进而保证了最终轧制成品头尾部强度差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大幅度提高了产品质量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13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