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易失性内存资源管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70621.0 | 申请日: | 202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40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马腾;宋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50 | 分类号: | G06F9/50;G06F1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陈雨柔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易失性 内存 资源管理 方法 计算机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易失性内存资源管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首先计算节点请求资源节点分配内存块;资源节点响应于计算节点请求分配指定的内存块,并持久化存储各个内存块的分配状态,分配状态包括已分配状态和未分配状态,以此实现了分配节点对于内存的首次分配,并且进行持久化存储分配状态,以使得非易失性内存保持持久化的特性;接着,计算节点响应于用户的内存请求,从资源节点读取指定的内存块的内存地址,对指定的内存块二次分配,并通过内存地址对二次分配后的内存块进行远程访问;计算节点实现了对内存块的二次分配管理,实现了降低内存管理的性能要求,提高了内存资源利用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实施例涉及内存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易失性内存资源管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数据中心解耦的技术是用于增加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率和灵活性,已经成为系统架构设计的热门趋势。通常而言,数据中心的解耦是将总服务器分为多个计算节点和多个资源节点。其中计算节点主要用于进行计算处理,资源节点主要用于配置内存,解耦后对于非易失性内存的资源管理分为两种管理类型,一种是将内存管理的功能赋予计算节点进行管理,此时资源节点将全部内存映射到计算节点上,计算节点需要根据用户端的需求进行计算处理,并且对内存进行细粒度分配,对计算节点设备性能要求高;另一种是内存管理分配至资源节点管理,此时资源节点根据计算节点的资源请求分配合适的内存并发送响应于计算节点,该方法资源节点需要频繁与计算节点进行RPC(远程过程调用,RemoteProcedure Call)通信以及需要频繁的对内存进行分配,对于资源节点的设备性能要求较高,因此传统技术中的内存管理方法均会存在对设备要求较高,导致构建成本及维护成本均会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内存资源管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非易失性内存资源管理方法,应用于包括资源节点和计算节点的分布式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计算节点请求所述资源节点分配内存块;
响应于所述计算节点请求,所述资源节点分配指定的内存块,并持久化存储各个内存块的分配状态,所述分配状态包括已分配状态和未分配状态;
所述计算节点响应于用户的内存请求,从所述资源节点读取所述指定的内存块的内存地址,对所述指定的内存块二次分配,并通过所述内存地址对二次分配后的内存块进行远程访问。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非易失性内存资源管理方法,适用于第一方面所述方法中的分布式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计算节点请求,分配指定的内存块,并持久化存储各个内存块的分配状态,所述分配状态包括已分配状态和未分配状态;以使所述计算节点在响应用户的内存请求时,读取所述指定的内存块的内存地址,对所述指定的内存块二次分配,并通过所述内存地址对二次分配后的内存块进行远程访问。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非易失性内存资源管理方法,适用于第一方面所述方法中的分布式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请求资源节点分配内存块;以使所述资源节点响应于所述请求,所述资源节点分配指定的内存块,并持久化存储各个内存块的分配状态,所述分配状态包括已分配状态和未分配状态;
响应于用户的内存请求,从所述资源节点读取所述指定的内存块的内存地址,对所述指定的内存块二次分配,并通过所述内存地址对二次分配后的内存块进行远程访问。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未经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06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