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生产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开洞梁的组合模具及组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69204.4 | 申请日: | 202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7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本悦;徐铨彪;要延凯;胡斌涛;李宣宣;陈培威;李松波;王宇轩;岑迪钦;曹栓栓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065 | 分类号: | E04G17/065;E04G1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董晨楠 |
地址: | 310028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生产 装配式 钢筋混凝土 开洞 组合 模具 组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开洞梁的组合模具及组装方法,包括两组侧模组件(1),两组侧模组件(1)之间设有预制梁浇筑空间(2),两组侧模组件(1)之间还设有多个连接件(3);所述侧模组件(1)包括一个或多个开口侧模(4),开口侧模(4)的侧面设有相互拼接的通用侧模(5)。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按装配式混凝土开洞梁的长度尺寸,现场组装得到侧模组件;B、将两组侧模组件放置在相应位置,将两组侧模组件上的开口凸起块相贴合,并利用螺栓将两个开口凸起块相连;C、利用连接件将两组侧模组件进行连接固定,完成组合模具的安装。本发明具有能够有效提高模具通用性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的模具,特别是一种用于生产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开洞梁的组合模具及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建筑工业化以其节能、节材、节地、保护环境等特点逐渐成为建筑市场的主力军,逐步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作业生产方式。现阶段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业化的实现方法主要为,在工厂预制主体构件,运至现场后进行叠合组装。
在工厂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时,能够充分利用工厂的智能化设备和先进管理技术,确保构件质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普通的钢筋混凝土梁,在工厂预制时,一般采用整体式模具,但是对于立面上有开口的梁,整体式模具却不适用,需要在模具的侧面开口,整体式模具一旦侧面开口,其通用性将严重降低,造成制作费用增加,废弃模具增多,不利于国家绿色建筑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现有的技术存在着模具通用性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开洞梁的组合模具及组装方法。本发明具有能够有效提高模具通用性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用于生产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开洞梁的组合模具,包括两组侧模组件,两组侧模组件之间设有预制梁浇筑空间,两组侧模组件之间还设有多个顶部连接件和对拉螺栓;所述侧模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开口侧模,开口侧模的侧面设有相互拼接的通用侧模。
前述的用于生产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开洞梁的组合模具中,开口侧模与通用侧模之间以及两个相邻的通用侧模之间经螺栓连接。
前述的用于生产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开洞梁的组合模具中,所述开口侧模包括侧模主体,侧模主体的背面设有梯形体结构的开口凸起块,开口凸起块上设有紧固孔;侧模主体两侧壁设有第一螺栓通孔,侧模主体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孔。
前述的用于生产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开洞梁的组合模具中,所述侧模主体包括框架,框架内设有两块位于开口凸起块两侧的竖向隔板,竖向隔板和框架侧壁之间设有横向隔板,两块竖向隔板之间还设有位于开口凸起块上下两侧的隔板。
前述的用于生产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开洞梁的组合模具中,所述通用侧模包括模型框架,模型框架的两侧设有第二螺栓通孔,模型框架的上端设有第二连接孔;模型框架的下部还设有对拉螺栓孔。
前述的用于生产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开洞梁的组合模具中,所述模型框架内还设有多块上下分布的横向板。
前述的用于生产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开洞梁的组合模具中,所述顶部连接件位于侧模组件的顶部。
前述的用于生产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开洞梁的组合模具中,所述顶部连接件包括两根槽钢,两根槽钢之间设有螺栓固定缝隙,两根槽钢的端部设有端板。
用于生产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开洞梁的组合模具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装配式混凝土开洞梁及其开洞的尺寸,在预制构件工厂加工生产得到多组开口侧模和通用侧模;
B、把连接螺栓穿过开口侧模和通用侧模的螺栓通孔,并紧固连接,形成两组侧模组件;
C、将两组侧模组件放置在相应位置,将两组侧模组件上的开口凸起块相贴合,并利用螺栓将两个开口凸起块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692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