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微孔碳材料、硫正极材料及其在锂硫电池中应用研究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65404.2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60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发明(设计)人: | 周成冈;孙睿敏;王静;夏开胜;韩波;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C01B32/05 | 分类号: | C01B32/05;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孔灿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孔 材料 正极 及其 电池 应用 研究 | ||
本发明提供了超微孔碳材料、硫正极材料及其在锂硫电池中应用研究。超微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S1、将含有羧酸根的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水中,得到溶液A;S2、将CuClsubgt;2/subgt;·2Hsubgt;2/subgt;O溶解于水中,得到溶液B;S3、将所述溶液A缓慢加入到所述溶液B中,加入完成后,依次进行静置、第一干燥处理;S4、在第一惰性气氛中,对所述第一干燥后的产物进行第一煅烧,得到所述超微孔碳材料;所述含有羧酸根的高分子化合物包括海藻酸钠和/或羧甲基纤维素钠。利用含有羧酸根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和Cusupgt;2+/supgt;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制备了具有三维交联结构的凝胶,经过煅烧后得到超微孔碳材料;且超微孔碳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微孔碳材料、硫正极材料及其在锂硫电池中应用。
背景技术
在电池体系中,锂硫电池凭借其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和放电比容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具有发展前景的下一代可充电电池体系之一。然而活性硫和放电最终产物均为电子/离子绝缘体,同时两者之间的转换存在严重的体积膨胀过程,严重影响了正极的结构。除此之外,放电中间产物多硫化物溶解在电解液中造成的穿梭效应,严重影响硫正极的循环稳定性。
目前常见的策略是将活性物质硫负载在多孔碳的纳米孔道中,制备方法包括物理活化法、化学活化法,模板法等。物理活化法通常需要外部引入活化剂,比如水蒸汽、CO2等,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生物质碳材料的孔隙率,进而提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但该方法对仪器设备的要求较高,能耗较大,制备得到的碳材料孔径难以控制。化学活化法采用的活化剂为KOH、K2CO3、ZnCl2、H3PO4等,该方法将前驱体通过研磨或者浸渍的方式与活化剂均匀混合,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活化后得到碳材料。化学活化法在改善孔隙方面效率高,但大量腐蚀性试剂的使用以及活化后产物中化学物质的去除,使得碳材料的制备产率有限,不利于大规模生产。模板法在体系中引入一定模板,将模板与前驱体组装,碳化后,移除模板,采用该法制备得到的碳材料能够得到孔隙大小均一的多孔碳,但是目前得到的碳材料不能满足要求。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超微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含有-COOH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和Cu2+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制备了具有三维交联结构的凝胶,经过煅烧后得到超微孔碳材料,该超微孔碳材料的孔径可小至0.6nm,且孔径均一易于控制,上述孔结构对小分子硫具有优异的物理限域作用,将其与硫复合后得到的硫正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且超微孔碳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易于调控,造孔剂易于洗脱,可循环使用,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微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
S1、将含有羧酸根的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水中,得到溶液A;
S2、将CuCl2·2H2O溶解于水中,得到溶液B;
S3、将所述溶液A缓慢加入到所述溶液B中,加入完成后,依次进行静置、第一干燥处理;
S4、在第一惰性气氛中,对所述第一干燥后的产物进行第一煅烧,得到所述超微孔碳材料;
所述含有羧酸根的高分子化合物包括海藻酸钠和/或羧甲基纤维素钠。
进一步地,所述溶液A的浓度为0.2~0.4mol L-1;
所述溶液B的浓度为0.1~0.2mol L-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654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