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妆品中总亚硝胺的提取方法及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62080.7 | 申请日: | 202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42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简龙海;吴思霖;惠太成;郑荣;彭兴盛;王柯;俞灵;韩晶;张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88 | 分类号: | G01N30/8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郎祺 |
地址: | 2001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妆品 中总亚硝胺 提取 方法 检测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化妆品中总亚硝胺的提取方法及检测方法;提取方法步骤包括:精密称取所述化妆品0.5g~1.0g,加入0.05g/mL~0.15g/mL的氨基磺酸水溶液50μL~150μL以及四氢呋喃1mL~3mL后,涡旋振荡1min~3min;加入水‑甲醇‑乙腈‑四氢呋喃混合液至总体积为9mL,涡旋振荡1min~3min后,于30℃~50℃超声处理20min~40min,冷却至室温;加水‑甲醇‑乙腈‑四氢呋喃混合液至总体积为10mL,涡旋振荡1min~3min后,于5000r/min~14000r/min离心处理5min~10min,取上清液即得;本发明的方法提取总亚硝胺的速度快,提取率高,操作简便,覆盖的亚硝胺种类广,可以满足《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亚硝胺总量的检测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检测分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化妆品中总亚硝胺的提取方法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亚硝胺是一类具有强致癌性的化合物,我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均明确将亚硝胺列为化妆品禁用原料。化妆品原料复杂,一些胺类原料易被亚硝化,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化妆品原料及其产品中的亚硝胺含量。目前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含有烷胺、烷醇胺等胺类物质的原料应避免形成亚硝胺,且产品中亚硝胺总量不得超过50μg/kg。据文献报道,一些防晒霜、护肤产品检出了亚硝胺类物质,因此,有必要对化妆品中的亚硝胺含量进行控制,且应针对总量进行检测。
膏霜乳液类化妆品是化妆品的一大类别,目前已检出亚硝胺,且膏霜乳液类化妆品基质成分复杂,含有油脂类、蜡类、乳化剂、保湿剂、流变调节剂、功效物质、防腐剂和抗氧化剂等成分,这些成分的理化性质差异较大,有的含量较高,有的工艺复杂,可能阻碍亚硝胺的提取。故提取总亚硝胺时需要对化妆品的基质进行有效地溶解或溶散,使基质中的亚硝胺可以充分地与提取溶剂接触,继而溶解,随后采用仪器进行测定。因此,有必要针对膏霜乳液类化妆品中总亚硝胺的提取方法进行研究。
化妆品中的亚硝胺一方面来自原料,另一方面是在化妆品生产和放置过程中由原料经亚硝化反应生成。亚硝胺一般在酸性条件下形成,但研究表明,化妆品中的亚硝胺能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在甲醛催化下由亚硝化剂与胺类物质反应生成;化妆品中的一些防腐剂,例如双羟基咪唑烷基脲、咪唑烷基脲、DMDM己内酰脲等都能释放出甲醛。目前我国已使用化妆品原料众多,其中很多原料中含有可被亚硝化的胺类物质,同时化妆品中也存在大量潜在的亚硝化试剂,其主要来源于经亚硝酸盐防锈处理的储料桶、原料中的杂质以及原料本身。氮的氧化也是另一个潜在的亚硝化试剂来源。因此,可能形成的亚硝胺种类繁多,理化性质各异,在共同提取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例如在防晒霜中检出防晒剂二甲基PABA乙基己酯的亚硝化产物——4-(N-甲基-N-亚硝胺)苯甲酸2-乙基己基酯,该亚硝化物极性较弱。有的化妆品检出N-亚硝基二乙醇胺,极性较强。不同极性的亚硝胺在同时提取时可能存在提取溶液分层、提取不完全等问题。
近几年国内外关于化妆品中亚硝胺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等;这些方法仅针对化妆品中的十多种已知亚硝胺进行检测,不能用来提取并检测其余潜在的亚硝胺;目前尚未见到国内关于化妆品中总亚硝胺的提取方法及检测报道。
因此,亟需一种化妆品中总亚硝胺的提取方法及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化妆品中总亚硝胺的提取方法及检测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化妆品中总亚硝胺的提取方法,步骤包括:
精密称取所述化妆品0.5g~1.0g,加入0.05g/mL~0.15g/mL的氨基磺酸水溶液50μL~150μL以及四氢呋喃1mL~3mL后,涡旋振荡1min~3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未经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620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粉尘废气的综合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铜精矿中二氧化硅含量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