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管理系统、服务器以及电力供需的调节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61095.1 | 申请日: | 2022-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59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 发明(设计)人: | 小泽环;中村达;森岛彰纪;堀井雄介;松村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2J3/32 | 分类号: | H02J3/32;H02J3/38;H02J3/00;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孙蕾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管理 系统 服务器 以及 供需 调节 方法 | ||
本公开涉及电力管理系统、服务器以及电力供需的调节方法。电力管理系统具备与微电网MG电连接的多个电力调节资源和管理多个电力调节资源的CEMS服务器。CEMS服务器在要求在微电网MG中抑制消耗电力或者消耗剩余电力的情况下,向多个电力调节资源输出电力调节请求,向多个电力调节资源中的响应电力调节请求而进行电力调节的电力调节资源即“响应资源”赋予奖励。通过响应资源进行了电力调节的时段相对于在电力调节请求中确定的时段的背离越小,则CEMS服务器越是增大奖励。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力管理系统、服务器以及电力供需的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国际公开第2013/115318公开一种能够向用户提供在调节电力供需上有效的奖励信息的电力供需调节系统。
发明内容
在微电网等电力网电连接有多个电力调节资源(发电机、自然变动电源、蓄电系统、充电设备、车辆等)。当从服务器向各电力调节资源输出用于进行电力网的电力调节的请求时,通常一部分电力调节资源响应请求而进行电力调节。即使存在能够像这样响应请求的电力调节资源,在该响应没有充分地遵从请求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无法进行恰当的电力调节。
本公开更可靠地进行电力网的电力调节。
本公开的第1方面(aspect)的电力管理系统具备多个电力调节资源,与电力网电连接;以及服务器,被构成为管理多个电力调节资源。服务器在被要求在电力网中抑制消耗电力或者消耗剩余电力的情况下,向多个电力调节资源输出电力调节请求,对多个电力调节资源中的响应电力调节请求而进行电力调节的电力调节资源即响应资源赋予奖励。服务器被构成为通过响应资源进行了电力调节的时段相对于在电力调节请求中确定的时段的背离越小,则越是增大奖励。
在上述第1方面中,服务器也可以被构成为在电力调节请求中确定的时段与通过响应资源进行了电力调节的时段一致的比率越高,则越是增大奖励。
在上述第1方面中,服务器也可以被构成为响应资源对电力调节请求的响应延迟时间越短,则越是增大奖励。
在上述方面中,在要求在电力网中抑制消耗电力或者消耗剩余电力的情况下,从服务器向响应资源输出电力调节请求。响应资源的用户(所有者、管理者等)判断是否同意电力调节请求。此时,通过响应资源进行了电力调节的时段相对于在电力调节请求中确定的时段的背离越小(越一致),对用户赋予越大的奖励(例如费用折扣)。因而,想要得到尽可能大的奖励的用户充分考虑在电力调节请求中确定的时段而同意(例如迅速同意)电力调节。由此,能够更可靠地进行电力网的电力调节。
在上述第1方面中,响应资源也可以包括构成为能够利用来自电力网的供给电力进行充电的车辆。奖励也可以包括从电力网向车辆的充电费用。也可以是,响应延迟时间越短,则服务器越是降低充电费用。
在上述第1方面中,响应资源也可以包括构成为能够向电力网供电的车辆。奖励也可以包括从车辆向电力网的供电费用。也可以是,响应延迟时间越短,则服务器越是提高供电费用。
在上述第1方面中,响应资源也可以包括构成为能够在与电力网之间进行电力的收发的车辆。奖励也可以包括向车辆为了在与电力网之间进行电力的收发而停车的停车空间的停车费用。也可以是,响应延迟时间越短,则服务器越是降低停车费用。
根据上述方面,能够赋予对车辆的用户而言提高响应电力调节请求的积极性的奖励。
本公开的第2方面的服务器被构成为管理能够在从电力系统向电力网的供给电力的调节中使用的多个电力调节资源。服务器具备处理器和存储能够由处理器执行的程序的存储器。处理器在被要求在电力网中抑制消耗电力或者消耗剩余电力的情况下,向多个电力调节资源输出电力调节请求,向多个电力调节资源中的响应电力调节请求而进行电力调节的电力调节资源即响应资源赋予奖励。处理器被构成为通过响应资源进行了电力调节的时段相对于在电力调节请求中确定的时段的背离越小,越是增大奖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610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