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纤维软管干料生产设备和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57907.5 | 申请日: | 202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57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卢燕磊;何亚豪;余佳;江金城;龚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30 | 分类号: | B29C70/30;B29C70/54;B29L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戴弘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纤维 软管 生产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玻璃纤维软管生产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玻璃纤维软管干料生产设备和生产方法,所述生产设备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有输送机构;工作台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有玻纤折叠工位、外膜折叠工位和防护膜折叠工位;玻纤折叠工位上设有玻纤折叠机构,玻纤折叠机构包括分别安装于工作台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一折叠组件和第二折叠组件,第一折叠组件和第二折叠组件包括折叠杆,折叠杆可转动安装于工作台以能够在工作台的宽度方向上摆动;外膜折叠工位和防护膜折叠工位之间设有第一焊接机构,防护膜折叠工位远离外膜折叠工位的一侧设有第二焊接机构,第一焊接机构和第二焊接机构的焊接端均朝向工作台台面。该生产设备能够减轻人员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纤维软管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纤维软管干料生产设备和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紫外光固化非开挖内衬修复技术是将玻璃纤维软管拉入待修复管道内充气膨胀使其紧贴原有管道,然后通过紫外光照射使数值固化形成具有较高强度内衬管的非开挖技术。该技术因其具有施工速度快、工期短、质量高、内衬和管道之间形成了紧密贴合、过流面积损失小等优点,目前已在管道修复工程中广泛应用。
应用于紫外光固化非开挖内衬修复技术的内衬软管是浸渍光固化树脂的玻璃纤维软管。玻璃纤维软管由里向外具有内膜、纤维树脂层、外膜、防护膜。在玻璃纤维软管生产的相关技术中,都是先制作由内到外依次具有内膜、玻璃纤维布、外膜和防护膜的干料软管,再对干料软管的内膜和外膜之间灌注树脂,使树脂浸渍玻璃纤维布,从而形成纤维树脂层。
在干料软管生产的相关技术中,内膜为筒状膜,玻璃纤维布、外膜和防护膜均为片状材料,且通常需要多层玻璃纤维布。在生产制作干料软管时,将防护膜、外膜、多层玻璃纤维布以及筒状内膜由下到上依次铺设于工作台上,然后通过人工手动操作在内膜外侧逐层包覆多层玻璃纤维布、外膜和防护膜,劳动强度大且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纤维软管干料生产设备和生产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玻璃纤维软管干料生产劳动强度大且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纤维软管干料生产设备,包括:工作台;
所述工作台上设有输送机构,在所述输送机构的作用下,铺设于所述工作台的防护膜、外膜、玻璃纤维布和内膜能够沿所述工作台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工作台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有玻纤折叠工位、外膜折叠工位和防护膜折叠工位;
所述玻纤折叠工位上设有所述玻纤折叠机构,所述玻纤折叠机构包括分别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两侧的第一折叠组件和第二折叠组件,所述第一折叠组件和所述第二折叠组件均包括折叠杆,所述折叠杆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使得所述折叠杆能够在所述工作台的宽度方向上摆动;
所述外膜折叠工位和所述防护膜折叠工位之间设有第一焊接机构,所述防护膜折叠工位远离所述外膜折叠工位的一侧设有第二焊接机构,所述第一焊接机构和所述第二焊接机构的焊接端均朝向所述工作台的台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玻璃纤维软管干料生产设备的玻璃纤维软管干料生产方法,包括:
将防护膜、外膜、玻璃纤维布和内膜铺设于所述工作台;其中,所述玻璃纤维布的层数为多层,所述内膜铺设于多层所述玻璃纤维布上侧,在所述内膜的宽度方向上,每层所述玻璃纤维布具有分别位于所述内膜两侧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多层所述玻璃纤维布的所述第一侧部的边缘从最下层到最上层向远离所述内膜的方向顺次错开;
在所述玻纤折叠工位,转动所述第一折叠组件的折叠杆,将多层所述玻璃纤维布的所述第一侧部同时折叠至所述内膜的上侧;转动所述第二折叠组件的折叠杆,将多层所述玻璃纤维布的所述第二侧部同时折叠至所述内膜的上侧以与多层所述玻璃纤维布的所述第一侧部一一对应搭接;
在所述外膜折叠工位,所述外膜位于所述玻璃纤维布的下侧,将所述外膜位于所述玻璃纤维布两侧的部分向所述玻璃纤维布的上侧折叠后,通过所述第一焊接机构对所述外膜进行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79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