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GCr15轴承碳氮共渗表面改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57164.1 | 申请日: | 202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7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张龙;李庆密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特兴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8/32 | 分类号: | C23C8/32;C23C8/80;C21D1/18;C21D1/74;C21D6/00;C21D9/40 |
代理公司: | 苏州卓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91 | 代理人: | 马丽丽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gcr15 轴承 碳氮共渗 表面 改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GCr15轴承碳氮共渗表面改性方法,涉及轴承制造领域,包括如下处理工艺:轴承碳氮共渗处理;碳氮共渗后前室氮气保护缓冷处理;轴承二次加热淬火,本发明所提出GCr15轴承碳氮共渗表面改性方法,经检测,轴承表面为细针状马氏体组织,表面硬度达到(62~64)HRC,与传统淬回火工艺相比,其表面耐磨性提高3~4倍,使用寿命提高2倍以上,符合发挥材料极限、节约材料资源、降低污染排放的轴承热处理技术发展方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制造领域,尤其涉及GCr15轴承碳氮共渗表面改性方法。
背景技术
轴承是装备制造业中重要的、关键的基础零部件,轴承的质量直接决定着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被誉为装备制造的“心脏”部件。
我国的轴承热处理起步较晚,但近十年轴承常规热处理发展较快,普通精度和一般寿命的轴承热处理已能完全实现批量生产,传统轴承材料常选用高碳铬轴承钢,热处理工艺基本采用马氏体淬火+低温回火,此种热处理工艺生产的轴承可以满足大部分零件的使用要求,但不能满足使用环境恶劣的产品高耐磨性的要求;为改善目前高耐性轴承加工领域受制于人的现状,提出一种汽车用GCr15轴承碳氮共渗表面改性技术,革新性提高轴承的耐磨性以及综合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GCr15轴承碳氮共渗表面改性方法,以解决采用马氏体淬火+低温回火制造工艺,不能满足使用环境恶劣的产品高耐磨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GCr15 轴承碳氮共渗表面改性方法,包括如下处理工艺:
1)轴承碳氮共渗处理;
2)碳氮共渗后前室氮气保护缓冷处理;
3)轴承二次加热淬火。
以下,对上述处理工艺进行说明:
【1】轴承碳氮共渗处理后轴承表面碳氮化合物层,表面硬度达到62~64HRC,与传统淬回火工艺相比,耐磨性提高3~4倍;
【2】碳氮共渗后前室氮气保护缓冷处理是产品碳氮共渗结束前 20分钟,打开前室氮气,降低前室氧含量,并在缓冷过程中,以10L/min 的流量持续通入氮气,基于此,能有效防止缓冷过程中轴承表面脱碳以及碳氮化合物数量减少,甚至出现无碳氮化合物层的现象;
【3】轴承二次加热淬火工艺,获得细针状马氏体组织,解决因碳氮共渗后直接淬火得到粗针状马氏体的问题,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提出GCr15轴承碳氮共渗表面改性方法,经检测,轴承表面为细针状马氏体组织,表面硬度达到(62~64)HRC,与传统淬回火工艺相比,其表面耐磨性提高3~4倍,使用寿命提高2倍以上,符合发挥材料极限、节约材料资源、降低污染排放的轴承热处理技术发展方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GCr15轴承表面金相组织500x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GCr15轴承心部金相组织500x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了GCr15轴承碳氮共渗表面改性方法,包括如下处理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特兴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特兴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71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