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动物性食品中林可霉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56853.0 | 申请日: | 202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01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方炳虎;侯丽敏;蒋宗沛;陈良柱;史仁彬;刘可欣;周巧怡;李仲林;周焱洪;朱春阳;顾瑞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温氏大华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74;G01N30/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君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37 | 代理人: | 秦维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动物性 食品 林可霉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动物性食品中林可霉素的方法,涉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取样品,粉碎,加入乙腈涡旋提取,取上清液;向样品残渣中再加入乙腈重复上述操作,取上清液;合并两次上清液,离心,取上清液,即为提取液;氮吹至近干,然后加入超纯水复溶,再加入饱和乙腈的正己烷溶液和C18粉除脂,保留水层;上C18固相萃取小柱过柱,用水淋洗,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氮吹至干,采用对甲苯磺酰异氰酸酯衍生化处理,用流动相复溶,过0.22μm滤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进行测定。本发明实现对猪脂肪、鸡脂肪、鸡肌肉、牛肌肉、猪肾、牛肾、羊肾中林可霉素残留的快速、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动物性食品中林可霉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林可霉素(Lincomycin)又名洁霉素、林肯霉素,是由林可链霉菌产生的林可酰胺类抗生素,分子式为:C18H34N2O6S,分子量为406.54。在常温下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有微臭或特殊臭,味苦,易溶于水和甲醇,略溶于乙醇。林可霉素属于一种生长期抑菌剂,但在高浓度下,对高度敏感细菌也具有杀菌作用,其抗菌谱较窄,与红霉素、青霉素相似,对革兰氏阳性菌如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较强。林可霉素作用机理是与病原菌的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通过抑制肽酰基转移酶,而抑制肽链延长,使得细菌蛋白质合成受阻,从而抑制细菌生长。然而正因为林可霉素的应用范围广,效果好,养殖过程中不乏出现一些不恰当地使用情况,导致林可霉素通过食物链最终传给人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制定的国标GB31650-2019规定了猪脂肪、鸡脂肪、牛肌肉中林可霉素的最大残留限量为100μg/kg,鸡肌肉中林可霉素的最大残留限量为200μg/kg,猪肾、牛肾、羊肾中林可霉素的最大残留限量为1500μg/kg。因此,建立一种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的鸡、猪脂肪,鸡、牛肌肉,猪、牛、羊肾中林可霉素的检测方法,以便能够对其进行准确定性和定量,从而保证动物性食品的产品质量。
目前,我国已经指定的林可霉素残留量检测方法的相关标准有(GB29685-2013)《动物性食品中林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农业部1163号公告-2-2009)《动物性食品中林可霉素的残留检测-气相色谱法》等,气相色谱-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虽特异性强,能够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确证,但仪器价格昂贵、对前处理要求更高。据相关文献报道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Colloidal 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GICA)、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子印迹膜法(Molecularly imprinted membrane,MIMs)也能够对林可霉素进行检测,但只适用大量样本的筛查,不能准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检测动物性食品中林可霉素的方法,通过对7种动物性食品的处理液进行对甲苯磺酰异氰酸酯衍生化处理,进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检测动物性食品中林可霉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样品,粉碎,向其中加入乙腈,涡旋提取、超声、振荡,离心,取上清液;向样品残渣中再加入乙腈重复上述操作,取上清液;合并两次上清液,离心,取上清液,即为提取液;
S2、将提取液用氮吹至近干,然后加入超纯水复溶,再加入饱和乙腈的正己烷溶液和C18粉除脂,保留水层,即为复溶液;
S3、将复溶液上C18固相萃取小柱过柱,用水淋洗,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
S4、将洗脱液氮吹至干,经对甲苯磺酰异氰酸酯衍生化;用甲醇终止反应后,氮吹至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温氏大华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温氏大华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68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