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损测量电路及相关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55296.0 | 申请日: | 202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4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27/2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廖媛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电路 相关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线损测量电路及相关装置,应用于电子电力技术领域。该电路包括:开关单元和功率检测单元;其中,所述开关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功率检测单元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切换至下行功率测量模式,所述功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射频信号发送设备在所述下行功率测量模式下发送的射频信号,得到下行线损补偿;所述开关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功率检测单元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切换至上行功率测量模式,所述功率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下行线损补偿以及检测所述射频信号发送设备在所述上行功率测量模式下发送的射频信号,得到上行线损补偿。本电路可以提高线损测量的准确率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损测量电路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射频(Radio Frequency,RF)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简称,表示可以辐射到空间的电磁频率,频率范围在300kHz至300GHz之间。射频线缆一般需要经过线路衰减损耗测量,简称线损测量或者射频线缆插入损耗测量。随着射频无线技术的发展,射频线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射频线缆的线损测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的设备测试环境,在测试前需要通过手动方式对射频测试线做线损测量,线损测量的效率较低,并且容易因为手动误操作导致线损测量的准确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损测量电路及相关装置,可以提高线损测量的准确率和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损测量电路,该电路包括:
开关单元和功率检测单元;
其中,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口与射频信号发送设备的第一射频信号端口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射频信号发送设备的第二射频信号端口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口与所述功率检测单元的第一端口连接;
所述开关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功率检测单元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切换至下行功率测量模式,所述功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射频信号发送设备在所述下行功率测量模式下发送的射频信号,得到下行线损补偿;
所述开关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功率检测单元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切换至上行功率测量模式,所述功率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下行线损补偿以及检测所述射频信号发送设备在所述上行功率测量模式下发送的射频信号,得到上行线损补偿。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一组开关单元结合功率检测单元,实现射频信号发送设备各个通道的上行线损补偿测量和下行线损补偿测量。其中,开关单元由多组开关阵列组成,用于实现各个通道的功率传输和通道环回,功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各个通道的功率传输,得到上行线损补偿和下行线损补偿,可用于产线装备测试环境的线损自动化补偿,代替目前手动方式对射频测试线做线损测量,可以提高线损测量的准确率和效率。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单元,包括:
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以及第三开关;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射频信号发送设备的第一射频信号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四端口与所述射频信号发送设备的第二射频信号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四端口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功率检测单元的第一端口连接;
在所述下行功率测量模式下,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四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口连接;
在所述上行功率测量模式下,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四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52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