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样本分析仪及其手动进样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55004.3 | 申请日: | 202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5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邹云平;于记良;张勇;吴忠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G01N35/02;G01N35/04;G01N35/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沈合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73 | 代理人: | 李新梅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样本 分析 及其 手动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样本分析仪及其手动进样组件,所述手动进样组件包括:手动置样座,设置有用于接收手动放入的待测试管的置样孔位;第一驱动件,驱动手动置样座沿XY平面的转动路径在其初始位和样本分析仪的第二置样位之间转动;第二驱动件,驱动手动置样座沿Y方向的优先进样路径在第二置样位和样本分析仪的第一置样位之间移动;其中,第二置样位和第一置样位沿Y方向前后设置,第二置样位处于样本分析仪的前侧;手动置样座处于所述初始位时,置样孔位偏离第一置样位和第二置样位的连线,本发明在进行样本检测时,用户可以随时启动急诊检测模式,通过手动进样组件对急诊的待测试管手动进样,无需等待,避免了急诊样本被污染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样本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样本分析仪及其手动进样组件。
背景技术
样本分析仪是最常用的血细胞分析仪,其借助试剂对血液样本中的各种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进行统计分析,为疾病的诊疗提供依据。
随着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分析仪采用自动批量进样模式,用户将试管放置于试管架上,试管架将试管批量运送至分析仪的置样位,抓手在置样位抓取试管进行检测,可以有效减少用户的操作、加快检测速度。但是,自动批量进样模式下样本试管只能按序逐个进行检测,对于一些需要优先处理的急诊试管并不适用,因此一些分析仪还配置了手动进样模式,在有急诊需求时用户可以将试管手动放置于置样位。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在手动放置急诊试管时,试管座往往被正在检测中的试管占用,用户需要等待该试管的整个检测流程结束之后才能放入急诊试管,这不仅浪费时间,也增加了急诊样本被污染的风险。另外,现有产品中也有开放进样,需要采样针伸出机壳外,用户手动将急诊样本放置于采样针下方进行吸样,这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被意外刺伤的风险,同时若患者的样本携带病毒,也增加了气溶胶感染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能有效优化手动进样的样本分析仪及其手动进样组件。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动进样组件,包括:手动置样座,所述手动置样座上设置有用于接收手动放入的待测试管的置样孔位;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手动置样座沿XY平面的转动路径在其初始位和样本分析仪的第二置样位之间转动;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手动置样座沿Y方向的优先进样路径在所述第二置样位和样本分析仪的第一置样位之间移动;其中,所述第二置样位和第一置样位沿Y方向前后设置,所述第二置样位处于样本分析仪的前侧;所述手动置样座处于所述初始位时,所述置样孔位偏离所述第一置样位和第二置样位的连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样本分析仪,包括自动进样组件和上述手动进样组件,所述自动进样组件沿X方向的自动进样路径向所述第一置样位输送装载有待测试管的试管架。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样本分析仪设置有相互独立的自动进样组件和手动进样组件且自动进样组件运行的路径与手动进样组件运行不会相互干涉,因此在需要进行急诊试管的检测时,用户可以在主机上直接下达启动急诊检测模式的指令,使手动进样组件向外伸出来接收并运送急诊试管,无需等待、也避免了急诊样本被污染的风险;同时,由于急诊样本实现了机内封闭采样,避免了医护人员被采样针意外刺伤,也避免了医护人员被携带有病毒的急诊样本在空气中暴露而形成气溶胶感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样本分析仪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样本分析仪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手动进样组件在初始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手动进样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手动进样组件在第二置样位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手动进样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样本分析仪的手动进样组件转动至第二置样位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50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