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剂以及废水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53188.X | 申请日: | 2022-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2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姜伟;刘玉东;周碧波;鲁学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河加海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1/52;C02F1/56;C02F1/54;C02F101/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金属 废水处理 以及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剂以及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材料,聚丙烯酰胺3‑8份、石膏10‑18份、沸石20‑38份、木质素磺酸钠5‑15份、水40‑58份、氧化钙3‑8份、氢氧化铝11‑18份、氯化钙5‑8份、活性炭5‑10份、活化硅藻土25‑30份、钠基膨润土20‑25份、改性高岭土15‑30份等原料。本发明不仅能够提高处理剂使用的吸附效果和对重金属废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拥有药剂用量较小,吸附絮凝能力强,沉降速度快,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还能够提高对重金属吸附性和吸附容量,使处理后的水质可实现循环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剂以及废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重金属废水是指矿冶、机械制造、化工、电子、仪表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含重金属的废水,重金属废水是对一环境污染最严重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工业废水之一,其水质水量与生产工艺有关,废水中的重金属一般不能分解破坏,只能转移其存在位置和转变其物化形态。
现在最为实用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就是向重金属废水中加入处理剂,但是一般的处理剂制作麻烦,吸附力不强,并且对废水的处理耗时长,效果不稳定,不能够完美的对重金属废水进行处理,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所以现提出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剂以及废水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剂以及废水处理方法,主要为解决现有的处理剂制作麻烦,吸附力不强,并且对废水的处理耗时长,效果不稳定,不能够完美的对重金属废水进行处理,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剂以及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材料,聚丙烯酰胺3-8份、石膏10-18份、沸石20-38份、木质素磺酸钠5-15份、水40-58份、氧化钙3-8份、氢氧化铝11-18份、氯化钙5-8份、活性炭5-10份、活化硅藻土25-30份、钠基膨润土20-25份、改性高岭土15-30份、甘蔗渣20-40份、氧化镁10-20份、淀粉黄原酸酯3-5份;
S2:处理材料,将甘蔗渣烘干粉碎成甘蔗渣粉末,将甘蔗渣粉末放入质量百分浓度为15-28%氢氧化钠溶液中,在40-70℃下浸泡4-8h,过滤、洗涤、烘干得到预处理的甘蔗渣粉末;
S3:二次处理,将巯基乙酸、乙酸酐、乙酸和浓硫酸充分混合得到混合液,在70-110℃下反应3-7h,过滤、洗涤、真空,随后在45-60℃下干燥得到改性甘蔗渣;
S4:制作处理剂,取聚丙烯酰胺、氯化钙、木质素磺酸钠、沸石、氧化镁、淀粉黄原酸酯放入高压蒸锅内通入水蒸气后进行压蒸反应,生成混合物A,将石膏、氧化钙、氢氧化铝、活性炭、活化硅藻土、甘蔗渣、钠基膨润土、改性高岭土与水混合,并进行超声处理,制得混合物B,随后将混合物A搅拌置入混合物B中,同时将上述搅拌混合物用水冷却,制得重金属废水处理剂;
S5:检测过滤废水,检测重金属废水的PH值,然后调节重金属废水的PH值至中性,然后对重金属废水进行过滤;
S6:过滤处理剂,将废水处理剂放置在经消毒后的过滤瓶内,对废水处理剂进行过滤;
S7:废水处理,将所述重金属废水处理剂加入重金属废水中,然后将废水处理剂与重金属废水充分搅拌均匀,随后进行静置、沉淀、过滤去除沉淀物后完成废水处理。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S4中高压锅内保持在5个大气压,所述超声功率为800-1000W,超声时间为30-50min,所述搅拌的转速为7000r/min。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3中巯基乙酸、巯基乙酸、乙酸酐、乙酸和浓硫酸的体积比为5:3-3.5:1-2:0.07-0.08。
进一步的,所述S3中甘蔗粉末的质量与混合液的体积比1:10-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河加海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河加海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31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