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段式含油污泥快速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50596.X | 申请日: | 202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4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黄灵芝;高飞;宋岩;庞小文;赵钰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世纪华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3 | 分类号: | C02F11/13;C02F11/10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001 | 代理人: | 郭梦羽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段式 含油 污泥 快速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段式含油污泥快速处理系统,包括回转窑干化装置、推进式热解装置和含油污泥罐,所述回转窑干化装置和推进式热解装置外分别套设有干化夹套和热解夹套;所述回转窑干化装置向所述推进式热解装置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回转窑干化装置污泥出口端与所述推进式热解装置的污泥进口端相连;所述含油污泥罐下侧出料口设置有一螺旋输送机用来连接回转窑干化装置入口端;所述热解夹套与储气罐联通,所述干化夹套和热解夹套通过热烟气管路联通;所述热烟气管路设有烟气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段式含油污泥快速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含油污泥指原油或成品油混入泥土或其他介质,其中的油分不能直接回收而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多种形态的混合物。含油污泥的产量巨大,其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盐类以及氮、磷、硫等营养物质,若直接排入或在降水的作用下流入地表水体,其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将会消耗水体中的大量氧,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此外,这些污泥中一般含有的苯系物、酚类、蒽类等物质,并伴随恶臭和毒性,不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还会影响人体健康,导致很多致命疾病,甚至还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等。因此,对含油污泥的无害清洁化处理势在必行。
含油污泥主要产生在油田和炼油厂,按来源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
(1)落地泥,原油开采过程产生的含油污泥。在钻井作业中,当探测到油层时,由于地压作用,下钻、试井等作业可能会造成溢油或井喷而产生含油污泥;在原油开釆过程中,原油检测、封堵、油管断裂、修井作业等均可能产生落地油泥;
(2)油田集输过程产生的含油污泥,油田集输是将油田各油井生产的原油进行收集、处理,并分别输送至矿场油库或外输站的过程。过程中油水分离产生的含油污泥通常含油率、含水率较高,含固率较低。这些含油污泥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原油储罐、沉降罐、污水罐的罐底油泥;二是污水储罐的溢流形成的含油污泥;
(3)炼油厂三泥,炼油厂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含油污泥,包括:隔油池底泥、溶气浮选浮渣和剩余活性污泥等,产量很大,其中以浮选浮渣量为最大,占三泥总量的80%。通常具有成分复杂、降解难、沉降难、浓缩难、处理难的特点。
含油污泥组成可以大致分为水,乳化油或吸附油,固体异物,无机盐等。由于承载油类的基质的多种可能性,含油污泥成分极其复杂且性质各不相同,因此处理技术也有多样的要求。常见的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包括:
(1)固液机械分离法,固液机械分离法是研究最早、最成熟、最通用的含油污泥处理方法,其从真空过滤法、加压过滤法到滚压过滤法,再到离心脱液法,实现了含油污泥从固、液两相分离到油、水、渣三相分离。但是三相分离后仍需进一步处理,水相进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油相至炼厂回炼,滤渣通常采取填埋、焚烧和生物处理及部分综合利用等措施进行处理
(2)热水洗涤法(也称热脱附法),是利用热化学溶液对含油污泥进行反复洗涤,使油类物质从固体表面脱离的方法。目前主要用于落地油泥的处理。
(3)溶剂萃取法是利用物质极性的相似相溶原理,选取有机溶剂作为萃取剂,将含油污泥中的油类物质抽提出来,而后对萃取液进行蒸发,将溶剂与油类物质分离的方法。目前,由于成本高,萃取法还没有实际应用于炼厂含油污泥处理。
(4)生物处理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含油污泥中的石油和有机物有较强降解能力的特点,将其有害成分转化为无害成。生物处理工艺目前有地耕法、堆肥法、生物反应器法等。
(5)热解法是指在油泥在绝氧条件下加热含油污泥到一定温度,使其中的油类和有机物析出,将含油污泥分离为热解渣、热解液、热解气,达到资源利用的方法。使烃类及有机物解析。热解析技术是一种新的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快速而有效,回收油可进一步提炼,处理能力高,可固化重金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世纪华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世纪华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05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