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I-D型燕尾钢背刹车闸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50590.2 | 申请日: | 202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54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田胜;滕明涛;熊安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久铖高科(厦门)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9/04 | 分类号: | F16D69/04;F16D65/78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黄灿林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门市中国(福建)自由贸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燕尾 刹车 | ||
1.一种I-D型燕尾钢背刹车闸片,适用于200~250km/h速度等级的动车组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钢背本体,所述钢背本体的上端表面间隔设置有若干梯形棱柱状的摩擦块,所述摩擦块之间还设置有若干防转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I-D型燕尾钢背刹车闸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背本体的上端表面开设有若干弹簧槽,所述钢背本体的下端表面开设有若干与所述弹簧槽同心的卡簧槽,所述弹簧槽与所述卡簧槽通过销孔连通;
所述弹簧槽内可拆卸设置有碟形弹簧,所述卡簧槽内可拆卸设置有蝶形卡簧;
所述摩擦块由销钉、骨架以及摩擦体组合烧结成型,所述摩擦体的中部开设有贯穿上下表面的散热通孔,所述摩擦块通过所述爪形碟形弹簧以及所述蝶形卡簧嵌设于所述弹簧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I-D型燕尾钢背刹车闸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槽深1~3mm,所述弹簧槽内还开设有钢背球窝;
所述卡簧槽深4~6mm;
所述骨架靠近所述弹簧槽的一侧设置有球突,所述球突与所述钢背球窝之间设有0.6~1.2mm的间隙;
所述散热通孔的内径为16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I-D型燕尾钢背刹车闸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块数量为9个,所述摩擦体的横截面呈上底33.5mm、下底69.2mm、高42.9mm的等腰梯形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I-D型燕尾钢背刹车闸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背本体的内圈、中圈以及外圈上分布的摩擦体数量比值为2.5:3.5:3。
6.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I-D型燕尾钢背刹车闸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块的棱边做R=12mm的倒圆角处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I-D型燕尾钢背刹车闸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背本体的上端表面的边缘包括一条长弧边,与所述长弧边同心的短弧边,所述长弧边以及所述短弧边的左端由第一直边相连,所述第一直边分别垂直于所述长弧边以及短弧边,所述长弧边以及所述短弧边的右端由第二直边相连,所述第二直边靠近所述长弧边的一侧做倒圆角处理;
9个所述摩擦块构成第一摩擦组、第二摩擦组以及第三摩擦组,每一所述摩擦组分别包括三个摩擦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I-D型燕尾钢背刹车闸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摩擦组设置于所述钢背本体的上端表面靠近所述第一直边的一侧,所述第一摩擦组的摩擦块的上底均朝向所述短弧边,所述第一摩擦组最下端的摩擦块的上底与短弧边相切,且所述第一摩擦组中至少一个所述摩擦块的下底与腰相交的圆角棱边与所述第一直边相切;
所述第二摩擦组设置于所述钢背本体的上端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一摩擦组的右侧,所述第二摩擦组的摩擦块的上底均朝向所述长弧边,所述第二摩擦组最下端的摩擦块的下底与所述短弧边相切;
所述第三摩擦组设置于所述钢背本体的上端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二摩擦组的右侧,所述第三摩擦组的三个摩擦块的上底与腰两两相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I-D型燕尾钢背刹车闸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转台数量为6个;
所述第一摩擦组的三个摩擦块之间间隔3~6mm,所述第一摩擦组的三个摩擦块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防转台;
所述第二摩擦组的三个摩擦块之间间隔0.5~2mm,所述第二防转组的最上端的摩擦块与中部的摩擦块之间设置有一个防转台;
所述第三摩擦组最下端的摩擦块与所述第二摩擦组最下端的摩擦块之间设置有一个防转台,所述第三摩擦组最上端的摩擦块的下底与一个摩擦块抵接,所述第三摩擦组最上端的摩擦块与最右端的摩擦块之间设置有一个防转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久铖高科(厦门)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久铖高科(厦门)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059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棒材信息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下一篇: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