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密封的除气器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50437.X | 申请日: | 2022-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4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 发明(设计)人: | 尹俊明;钱吉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01D19/00 | 分类号: | B01D19/00;B01D19/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娇阳 |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密封的除气器装置,包括除气器本体,所述除气器本体具有过滤腔、缓流腔、浮子腔与排气腔,其中上述各腔室焊接并构成自密封除气器本体;过滤腔用于对进入除气器本体内的冷却液过滤清洁,过滤腔包括过滤腔壳体、多孔滤芯、中心开口孔板、过滤网A与紧固螺钉;缓流腔用于实现气液分离和流体阻力调节;浮子腔用于实现对液自密封和对气畅通;排气腔与浮子腔接通,气体进入浮子腔时,通过阶梯浮子与浮子腔壳体间的间隙进入排气腔,以实现对气畅通。本发明解决现有除气器技术中缺少自密封模块、过滤模块引发的漏液技术问题,不仅满足了液冷系统的除气需求,而且能够对液体自密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达散热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密封的除气器装置。
背景技术
液冷系统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新体制雷达、电网仿真中心、气候变化应对系统、大容量电力装备等领域,满足其高热流密度条件下的散热需求。为保证稳定的冷却能力,减轻管道腐蚀,液冷系统采用除气器或者排气阀排出系统混杂气体。
荷兰Spirotech公司公开了一种商用除气器,利用浮子联动排气装置启闭,缺点有两个,一是非定心、非自密封的浮子易受液体侧向力矩作用,即当液体灌入集气腔时反而作用于浮子,拉开排气装置,造成漏液。二是除气器本身无过滤模块,液冷系统实际运行中经常出现杂质、泡沫等卡在密封垫和排气口间,密封垫无法复位,造成漏液。
现有技术中:一种排气阀(公开号:CN111911487A)公开了一种排气阀,解决了外界气体进入系统的问题,不足之处是缺少自密封模块和过滤模块,易发生液体灌入排气口或杂质卡住排气小球,造成漏液;一种自动排气阀(公开号:CN111895164A)公开了一种自动排气阀,解决了阀芯运动不受系统工作压力影响的问题,不足之处是缺少自密封模块和过滤模块,易发生液体灌入排气通道或杂质卡住阀芯浮筒,造成漏液。
因此,提供一种自密封、容杂质能力强的除气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密封的除气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密封的除气器装置,包括除气器本体,所述除气器本体具有过滤腔、缓流腔、浮子腔与排气腔,其中上述各腔室焊接并构成自密封除气器本体。
优选的,过滤腔用于对进入除气器本体内的冷却液过滤清洁,过滤腔包括过滤腔壳体、多孔滤芯、中心开口孔板、过滤网A与紧固螺钉,其中中心开口孔板设有两层且其通过紧固螺钉螺接固定在过滤腔壳体内端面,过滤网A焊装于中心开口孔板的中心开口处,多孔滤芯呈柱状且其装于两层中心开口孔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缓流腔用于实现气液分离和流体阻力调节,缓流腔由缓流腔壳体、中心阻流柱、环形阻流网、中心密封孔板与过滤网B组成,其中缓流腔壳体左侧端与过滤腔壳体接通,缓流腔壳体内侧中心装有中心阻流柱,且该中心阻流柱外侧设有环形阻流网;所述中心密封孔板设有多个且其呈环状分布于缓流腔壳体内侧,中心密封孔板的开孔内侧装有过滤网B。
优选的,所述浮子腔用于实现对液自密封和对气畅通,浮子腔由浮子腔壳体、中心开口限位孔板与中心杆连阶梯浮子构成,其中中心开口限位孔板设有两层,两层中心开口限位孔板平行焊接在浮子腔壳体内表面并形成浮子运动空间腔;所述中心杆连阶梯浮子密度高于气体,低于冷却液,中心杆连阶梯浮子包括中心杆体以及装于中心杆体中部的阶梯浮子,中心杆体穿过两层中心开口限位孔板的中心限位孔,中心杆体的底面与缓流腔内的中心密封孔板上表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排气腔与浮子腔接通,气体进入浮子腔时,通过阶梯浮子与浮子腔壳体间的间隙进入排气腔,以实现对气畅通,排气腔用于实现定压排气、排气压力调控,排气腔由排气腔壳体、中心开孔排气帽、排气嘴、氟硅橡胶密封垫与预紧弹簧组成;所述排气嘴焊接在排气腔壳体上,排气嘴外表面通过螺纹连接中心开孔排气帽,排气嘴内侧设有预紧弹簧;所述氟硅橡胶密封垫端面抵在排气嘴内端面,预紧弹簧一侧固定在排气帽内表面,另一侧固定在氟硅橡胶密封垫外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04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催化强化助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蔬菜自动捆绑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