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银杏叶酶解处理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49855.7 | 申请日: | 202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7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国颖;宇妍;汪贵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L5/44 | 分类号: | C10L5/44;B01D11/02;C07D311/4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张苗苗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银杏叶 处理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燃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银杏叶酶解处理方法及其应用,利用纤维素酶处理银杏叶,分解结晶纤维素链,打破细胞壁结构,提高有价值的黄酮提取率,同时提供了一种银杏叶固体燃料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探索了经纤维素酶处理过的银杏叶残渣在加工固体生物燃料领域中存在应用可能性,并为更好地对森林残留物进行有效处理提供见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燃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银杏叶酶解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物垃圾的数量迅速增加。生物垃圾是一种潜在的可持续发展能源,具有廉价、易获得、可生物降解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优点。最可行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是森林残留物产生的废物,因为它们大量存在,如树皮、木屑和木屑,这些都是与森林产品加工有关的废物。文献中报道的一些工作侧重于将木材废料转化为燃料产品的生化和热化学转化,如长叶水青冈、麻疯树和多花苏铁。此外,对城市种植中非常常见的五种树种(柳树、黄杨树、槭树、栓皮栎、悬铃木)进行了分析,枫香(Liquidambarstyraciflua L.)可以表明,利用树叶生产优质生物燃料是可能的。
银杏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树种,具有很高的药用、生态、观赏和科学价值,在我国已被广泛引种栽培,种植面积近20万公顷。银杏叶作为一种药物已经使用了数千年,最近银杏叶提取物产品已经成为草药的焦点,全球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然而,来自制药行业和城市绿化的大量银杏叶残留物(GLR)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一般来说,由于低堆积密度,GLR的物流管理和储存变得更加困难和昂贵。传统的方法是直接丢弃GLR,忽略了潜在的环境污染和生物质废物。热化学转化(热解)和生物质致密化(球团化或成型)过程可能是有希望的残渣管理选项,将GLR转化为更易于运输、储存、处理和利用的有价值原料。
黄酮类化合物是银杏叶的主要活性成分,各种方法被用来辅助银杏叶黄酮的提取,如酶辅助提取。酶辅助提取是一种新兴技术,通过细胞壁成分(纤维素)的水解和分解来加速银杏叶生物活性成分的释放。例如,研究发现,酶辅助提取银杏叶总黄酮的含量比没有酶参与的条件下高102%。此外,研究表明,对于纤维素含量高的生物质,热解产生的挥发物含量大,相应材料的热稳定性变差。对6种农业生物质废物的分析表明,颗粒中的纤维素含量与其密度和耐久性之间存在负线性依赖关系。然而,关于酶处理的GLR的热解动力学和颗粒特性的信息并不容易获得,这将阻碍GLR利用路线的有效优化,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银杏叶酶解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银杏叶酶解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银杏叶酶解处理方法,包括将银杏叶研磨过筛、干燥得到银杏叶粉,并在室温下将银杏叶粉浸入纤维素酶处理液中浸泡,再经水浸处理浸出银杏叶粉的酶解残留物,最后经过滤、干燥即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纤维素酶处理液为含有浓度为100-200mg/g纤维素酶的60%乙醇溶液。
本发明还提供了如上述任一所述的银杏叶酶解处理方法在加工固体生物燃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银杏叶固体燃料颗粒,该银杏叶固体燃料颗粒是以上述任一所述的处理方法得到的银杏叶残渣为主要原料经造粒制成颗粒后得到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述所述的银杏叶固体燃料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银杏叶经研磨机研磨过筛后,在45℃下干燥48h,得银杏叶粉备用;
(2)将步骤(1)得到的银杏叶粉在室温下浸泡在含有浓度为100-200mg/g纤维素酶的60%乙醇溶液中24h,固液分离后留固体在室温下添加40g去离子水2h浸出银杏叶粉的酶解残留物,再对酶解残留物过滤留滤渣,经烘箱干燥后得到银杏叶残渣,密封环境下保存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98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