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话切换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49792.5 | 申请日: | 2022-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8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 发明(设计)人: | 毛源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36/18;H04W4/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志博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80 | 代理人: | 李翠雅 |
| 地址: | 523863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话 切换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话切换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属于通信领域,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在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第一通话的过程中,接收第一消息,上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将上述第一通话切换至第三电子设备,上述第三电子设备与上述第一电子设备间通信连接;向服务器发送通话保持信令;在接收到来自上述服务器的通话保持反馈信令后,通过上述服务器保持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通信连接,并停止向上述服务器发送上述第一通话的通话数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话切换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都具备通话功能,例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平板电脑等均具备通话功能。
在相关技术中,用户可能需要同时使用多个不同的电子设备,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具备无线连接功能,从而可以将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无线连接,进而互相读取、同步数据信息,以方便用户在使用任意一个设备的情况下,可以完成对多个电子设备的操作,例如,在同时使用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时,智能手表和智能手机之间具备无线连接的功能,在智能手表和智能手机相连接后,可以通过智能手表发送短信息,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获取智能手表中的健康数据继而完成相关操作。然而,在多个电子设备同时接收到来电通话的情况下,用户仅能够选择在一个设备上接通电话。
如此,在用户需要在通话过程中切换不同的电子设备接通电话时,仅能够通过挂断当前接通通话电子设备的通话过程,再使用另一个电子设备重新接通通话的方式完成,进而造成通话切换的连续性不足,步骤繁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话切换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解决切换不同的电子设备接通电话时,仅能够通过挂断当前接通通话电子设备的通话过程,再使用另一个电子设备重新接通通话的方式完成,进而造成通话切换的连续性不足,步骤繁琐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话切换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在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第一通话的过程中,接收第一消息,上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将上述第一通话切换至第三电子设备,上述第三电子设备与上述第一电子设备间通信连接;向服务器发送通话保持信令;在接收到来自上述服务器的通话保持反馈信令后,通过上述服务器保持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通信连接,并停止向上述服务器发送上述第一通话的通话数据;其中,上述通话保持信令用于请求保持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通信连接;上述通话保持反馈信令用于指示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间保持通信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话切换方法,应用于服务器,该方法包括:在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第一通话的过程中,接收来自上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通话保持信令;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间通信连接;在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间保持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向上述第三电子设备发送通话切换信令;接收来自上述第三电子设备的通话切换反馈信令;其中,上述通话保持信令用于请求保持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通信连接;上述通话切换信令用于请求上述第三电子设备切入上述第一通话;上述通话切换反馈信令用于指示上述第三电子设备已切入上述第一通话。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话切换方法,应用于第三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在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第一通话的过程中,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间保持通信连接,接收服务器发送的通话切换信令;向上述服务器发送通话切换反馈信令;其中,上述通话切换信令用于请求上述第三电子设备切入上述第一通话;上述通话切换反馈信令用于指示上述第三电子设备已切入上述第一通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97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