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便类中药的制备工艺及成分鉴定和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45653.5 | 申请日: | 202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68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李亦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同济现代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752 | 分类号: | A61K36/752;A61P1/10;A61P1/14;G01N30/02;G01N30/06;G01N30/54;G01N30/74;G01N30/90;G01N30/94;G01N30/95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杨采良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便 中药 制备 工艺 成分 鉴定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便类中药的制备工艺及成分鉴定和检测方法。本发明的通便类中药的制备工艺,通过恒温浸泡提取或后下回流提取将通便类中药处方进行提取得到提取液,再将提取液进行减压浓缩和冷冻干燥,即制备得到通便类中药,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为通便类中药颗粒剂的生产制备提供理论依据;本发明的通便类中药的成分鉴定和检测方法,利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通便类中药中制何首乌、陈皮、番泻叶进行了定性鉴别研究,对方中主要活性成分番泻苷A、番泻苷B、二苯乙烯苷、橙皮苷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可以较为全面反映中药复方所包含化学成分的信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疗效,为通便类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方成分制备技术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便类中药的制备工艺及成分鉴定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通便类中药茶是武汉同济现代医药有限公司研制的三类新药,由黑芝麻、桑椹、制何首乌、陈皮、番泻叶五味药物组成。具有养血填精、润肠通便的功能,适用于治疗年老体弱、病后、产后、术后、小儿津亏血少等便秘症。其疗效和技术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水平。然而通便类中药茶制备工艺及评价方法的研究不甚全面。目前关于通便类中药的研究较少,制备工艺及评价方法的研究不甚全面。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便类中药的制备工艺及成分鉴定和检测方法,以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便类中药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将通便类中药处方加入至水中,于90~95℃下加热8~12min,过滤后得到第一滤液和第一滤渣;将第一滤渣加入水中,于90~95℃下加热25~35min,过滤后得到第二滤液和第二滤渣;将第二滤渣加入水中,于90~95℃下加热5~6h,过滤后得到第三滤液和第三滤渣;将第一滤液、第二滤液和第三滤液合并得到提取液;
或,将不含有番泻叶的通便类中药处方加入至水中浸泡后,加热至沸腾并保持1.5~2.5h,停止加热后然后加入番泻叶并保持12~18min,过滤后得到第四滤液和第四滤渣;将第四滤渣加入至水中,加热至沸腾并保持0.5~1h,过滤,得到第五滤液和第五滤渣;将第四滤液和第五滤液合并得到提取液;
将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浓缩液,其中浓缩温度为60~70℃,浓缩后浓缩液密度为1.0~1.1g/mL;
将浓缩液置于冷冻干燥机中,于温度为-80~-90℃、压力为3.5~20Pa下冷冻干燥24~30h,即得通便类中药。
优选的是,所述的通便类中药的制备工艺,将通便类中药处方加入至水中的步骤中,水的质量为通便类中药处方质量的18~22倍;将第一滤渣加入水中的步骤中,水的质量为通便类中药处方质量的8~12倍;将第二滤渣加入水中的步骤中,水的质量为通便类中药处方质量的8~12倍。
优选的是,所述的通便类中药的制备工艺,将不含有番泻叶的通便类中药处方加入至水中的步骤中,水的质量为不含有番泻叶的通便类中药处方质量以及后续加入的番泻叶质量之和的18~22倍;将第四滤渣加入至水中的步骤中,水的质量为不含有番泻叶的通便类中药处方质量和加入的番泻叶质量之和的8~12倍。
优选的是,所述的通便类中药的制备工艺,所述通便类中药处方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2~4份的黑芝麻、3~5份的桑椹、3~5份的制何首乌、1~3份的陈皮、13~17份的番泻叶;
所述不含有番泻叶的通便类中药处方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2~4份的黑芝麻、3~5份的桑椹、3~5份的制何首乌、1~3份的陈皮;其中,加入番泻叶并保持12~18min的步骤中加入的加入番泻叶重量份为13~17份。
优选的是,所述的通便类中药的制备工艺,将浓缩液置于冷冻干燥机中冷冻干燥之前,还包括将浓缩液置于温度为-80~-90℃的环境下预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同济现代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同济现代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56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苏打盐碱稻田起排浆改良方法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电推剪的动刀组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