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产虾夷扇贝毒素的海杆菌及虾夷扇贝毒素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45346.7 | 申请日: | 202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18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兵;于秋香;苏东海;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普瑞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1/00 | 分类号: | C12P11/00;C12R1/01 |
代理公司: | 青岛鼎丞智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7 | 代理人: | 吴春艳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产虾夷 扇贝 毒素 杆菌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虾夷扇贝毒素的海杆菌及该菌在制备虾夷扇贝毒素中的应用,该海杆菌ZZD‑4是从网状原角藻培养物中分离得到,进行鉴定后,确定其为海杆菌Marinobacter sp,并将其于2021年11月10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hina General Microbiological Culture CollectionCenter,CGMCC),保藏地址为: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该假单胞菌HTY‑1的保藏号为CGMCC NO.23769。海杆菌ZZD‑4稳定地高效地分泌虾夷扇贝毒素,且培养条件简单,发酵成本低,毒素产量高,该毒素的制备方法经济高效,有助于实现虾夷扇贝毒素的大批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毒素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产虾夷扇贝毒素的海杆菌及虾夷扇贝毒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s,YTXs)是一类脂溶性疏基聚醚类化合物,最早从日本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中被分离出来。该类毒素主要造成心肌、肝脏、脾脏,以及神经细胞损伤;还可以激活人等很多生物的成神经细胞瘤细胞系、Hela细胞系以及Capase家族蛋白等细胞系,同时诱使成纤维细胞出现凋亡,也被认为是肿瘤促进剂。尽管YTXs不像传统的DSP组分(OA组)一样引起腹泻效应,但腹腔注射毒性较高,其半致死剂量(LC50)随着衍生物不同而产生差异,其值在80-750μg/Kg之间波动,是一种对人类和生态系统具有潜在危害性的毒素。
这类毒素在化学结构上由于具有相同的骨架,结构较为相似,到目前为止,从双壳类及海洋甲藻中发现的YTXs约有100来种,以下为主要的几种YTXs的化学结构。
虽然YTXs的中毒风险似乎没有那么高,但是仍需通过进一步研究这类毒素的吸收转化途径及机制,才能对其真正的危害做出准确评估,因此,需要YTXs毒素标准品,此外,该毒素的检测等方面也需要YTXs毒素标准品。但是,目前国内市面缺少YTXs毒素标准品,国外虽已有部分YTXs毒素标准品出售,但售价昂贵。因此,目前对于YTXs毒素存在非常大的缺口。由于YTXs的获取方式较为单一,产量低,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需要开发更广阔高效的获取毒素的方法,开发YTX类毒素样品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YTXs主要是由甲藻中膝沟藻科(Gonyaulacaceae)的网状原角藻(Protoceratium reticulatum)、多边舌甲藻(Lingulodinium polyedrum)以及具刺膝沟藻(Gonyaulax spinifera)产生。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收集网状原甲藻来提取和分离纯化YTXs;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大量培养海藻,不仅工作量较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其培养周期长,需要配套的藻类培养设备,生产成本较高,不适合大批量生产。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虾夷扇贝毒素的海杆菌ZZD-4及该菌在制备虾夷扇贝毒素中的应用,还提供了虾夷扇贝毒素的制备方法,该海杆菌的培养条件简单,毒素产量高,制备方法经济高效,有助于实现虾夷扇贝毒素的大批量生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产虾夷扇贝毒素的海杆菌,其被命名为海杆菌ZZD-4(Marinobacter sp.ZZD-4),保藏编号为CGMCC N0.23769。
该海杆菌ZZD-4是从网状原角藻培养物中分离得到,进行鉴定后,确定其为海杆菌Marinobacter sp,并将其于2021年11月10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hina General Microbiological Culture Collection Center,CGMCC),保藏地址为: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该假单胞菌HTY-1的保藏号为CGMCC NO.2376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普瑞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普瑞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53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含磷配体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掩护巷道掘进的定向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