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大分子蛋白转膜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39144.1 | 申请日: | 2022-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8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 发明(设计)人: | 宋东亮;曹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翌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 |
| 代理公司: | 苏州根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6 | 代理人: | 朱华庆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大分子 蛋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大分子蛋白转膜的方法,其步骤包括在上下层电极之间填充导电介质,所述导电介质包括下层介质、中层介质和上层介质,所述下层介质接触下层电极,所述上层介质接触上层电极,在中层介质和下层介质设一层用于截留蛋白质的膜;将待转膜的样本注入中层介质中;通电,使导电介质处于匀强电场中,每隔一段时间变换上下层电极的正负性,使匀强电场的方向改变,从而驱动样本在导电介质中反复穿梭;撤去电场,取下用于截留蛋白质的膜,即完成蛋白转膜。本发明采用往复循环转换电场方向的方式,使得样品中的蛋白质与膜反复接触,从而提高吸附在膜上的蛋白质的比例,提高检测灵敏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生物大分子蛋白转膜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泳是常见的分离蛋白质的方法,电泳的原理是生物多聚物如肽、蛋白质、核酸、寡糖等根据分子大小、电荷和其他物理性质的差异,在电场中迁移得到不同的带。将这些生物多聚物转移到NC膜(硝酸纤维素膜)、PVDF膜(聚偏二氟乙烯膜)等膜以后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在蛋白转膜的过程中,传统的方法是单向电泳,蛋白质只与膜接触一次,在转膜过程中,只有部分蛋白会吸附在膜上,还有部分蛋白会透过膜,进入下一层介质中,影响转膜的效率和分析的准确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大分子蛋白转膜的方法,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为:
一种生物大分子蛋白转膜的方法,其步骤包括:
在上下层电极之间填充导电介质,所述导电介质包括下层介质、中层介质和上层介质,所述下层介质接触下层电极,所述上层介质接触上层电极,在中层介质和下层介质设一层用于截留蛋白质的膜;
将待转膜的样本注入中层介质中;
通电,使导电介质处于匀强电场中,每隔一段时间变换上下层电极的正负性,使匀强电场翻转,从而驱动样本在导电介质中反复穿梭;
撤去电场,取下用于截留蛋白质的膜,即完成蛋白转膜。膜可用于后续的分析。
优选的,上层介质为含有10mmol到1mol浓度的磷酸盐、1%到50%体积比的乙醇或甲醇异丙醇的一种或多种的凝胶。
优选的,中层介质为凝胶。
优选的,下层介质为含有10mmol到1mol浓度的磷酸盐、1%到50%体积比的乙醇或甲醇异丙醇的一种或多种的凝胶。
优选的,所述电场强度为10V/cm到100V/cm,电场翻转周期为1S到30S,期间正向时间和反向时间的比值为5:1到10:1,电泳持续时间10到20分钟。
优选的,所述用于截留蛋白质的膜为NC膜或者PVDF膜。
本发明采用往复循环转换电场方向的方式,使得样品中的蛋白质与膜反复接触,从而提高吸附在膜上的蛋白质的比例,更好的将蛋白质与样本中其他成分分离,提高检测灵敏度。蛋白质的运动速度可以通过正负两电极之间的电流大小进行调节,整个转膜的时间可在20分钟之内完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转膜的方法,其步骤包括:
在上下层电极之间填充导电介质,所述导电介质包括下层介质、中层介质和上层介质,所述下层介质接触下层电极,所述上层介质接触上层电极,在中层介质和下层介质设一层用于截留蛋白质的膜;其中上层介质为含有0.5mol浓度的磷酸盐的凝胶,中层介质为凝胶,下层介质为含有0.5mol浓度的磷酸盐的凝胶。
将待转膜的样本注入中层介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翌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翌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391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