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寒旱地区流冰对引水隧道撞击的注浆支护锚索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36417.7 | 申请日: | 202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21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帅;刘传正;李鹏;梁辉;李昱;李欣蔚;翟淑凤;周星源;章小龙;肖子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拓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4 | 代理人: | 李锋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旱地 区流冰 引水 隧道 撞击 支护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寒旱地区流冰对引水隧道撞击的注浆支护锚索设备,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内可活动地设有贯穿其两端的内管,所述内管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内管的一端固定有最大直径大于外管的钻头,所述内管的另一端固定有能够连接到支护体中的连接板,所述外管靠近钻头一端固定有侧壁贯通到内管内部的出浆套,所述出浆套与内管可活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锚索注浆形成的混凝土柱只受拉力和弹簧缓冲后的压力,不受冲撞力,防止混凝土柱在反复碰撞中产生裂纹而失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支护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是寒旱地区流冰对引水撞击的注浆支护锚索设备。
背景技术
引水隧道为连接水电站岸式有压进水口和调压室(或无调压室的水电站压力管道)的地下输水建筑物。为防止岩石坍塌和渗水等,洞身段常用注浆锚索护板结构进行支护。通常情况下,锚索与注浆形成的混凝土对支护板提供来自土层的恒定支护力,但在寒旱地区中由于流冰的影响,流冰会对支护板产生撞击力,而由于锚索混凝土柱抗轴向冲击能力较差,长期以往容易产生裂纹,导致锚索失效,有产生隧道塌方的危险。
因此,有必要提供寒旱地区流冰对引水隧道撞击的注浆支护锚索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寒旱地区流冰对引水隧道撞击的注浆支护锚索设备,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内可活动地设有贯穿其两端的内管,所述内管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内管的一端固定有最大直径大于外管的钻头,所述内管的另一端固定有能够连接到支护体中的连接板,所述外管靠近钻头的一端固定有侧壁贯通到内管内部的出浆套,所述出浆套与内管可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出浆套内壁与内管外壁贴合,所述出浆套侧壁开设有多道沿周向延伸的出浆口,所述内管对应出浆套的位置侧壁开设有多道轴向延伸的竖槽。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外管外壁开设有螺纹,且所述外管的螺纹旋向与钻头的螺纹旋向相同。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出浆套靠近钻头的一端固定有固定耦合套,所述固定耦合套的端面为螺旋斜面,其螺旋斜面的一端为平面,所述固定耦合套的内壁与内管的外壁可活动地贴合;
所述内管在钻头与固定耦合套之间固定有活动耦合套,所述活动耦合套的形状与固定耦合套相同,且所述活动耦合套的螺旋斜面与固定耦合套的螺旋斜面能够相互贴合;
且,所述活动耦合套的螺旋斜面上的螺纹旋向能够使其旋转到远离固定耦合套,并与钻头的螺纹旋向相反。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钻头与活动耦合套之间固定有阻力杆,所述阻力杆两端分别与钻头和活动耦合套平滑连接,且所述阻力杆的外壁圆周分布有多根阻力刺。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阻力杆的外壁开设有多个卡槽,且每个所述卡槽分别与每根所述阻力刺一一对应,所述阻力刺靠近活动耦合套的一端铰接在卡槽内。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每根所述阻力刺均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耦合套上。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阻力杆和活动耦合套的外壁对应每根拉绳开设有能够容纳拉绳的绳槽,且所述绳槽朝活动耦合套的螺纹旋向方向倾斜。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外管和内管之间设有绕在内管外壁的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外管和内管固定。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外管靠近连接板的一端的内壁开设有花键槽一,所述内管外壁在对应位置也开设有花键槽二,所述内管在靠近连接板的一端中可滑动地套设有双面均有花键的花键套,所述花键套的外壁能够与所述花键槽一贴合,所述花键套的内壁能够与所述花键槽二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364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