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材料拓扑的一体铸造式平衡悬架横梁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23810.2 | 申请日: | 2022-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338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楠;万里;刘成虎;袁海波;雷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1 | 分类号: | B62D21/11;B60G21/04;C22C21/02;C22F1/043;B22D18/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材料 拓扑 一体 铸造 平衡 悬架 横梁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基于材料拓扑的一体铸造式铝合金平衡悬架横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本体(1),所述横梁本体(1)的两端设置有用于与车架纵梁连接的纵梁安装板(2),所述横梁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平衡悬架连接的悬架安装板(3);所述横梁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内凹面,每个所述内凹面内设置有一组用于安装V型推力杆的V推固定支座安装凸台(4),所述V推固定支座安装凸台(4)与横梁本体(1)一体铸造成型;
所述横梁本体(1)包括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所述第一本体(1.1)呈盆体状结构,所述第一本体(1.1)的中部具有菱形中空腔体(1.11);所述第二本体(1.2)呈X型结构,所述第二本体(1.2)具有两个通过孔(1.21);所述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之间设置有贯通两侧壁的中空孔(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材料拓扑的一体铸造式铝合金平衡悬架横梁,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V推固定支座安装凸台(4)包括第一安装凸台(4.1)和第二安装凸台(4.2),所述第一安装凸台(4.1)与第二安装凸台(4.2)相对布置形成用于配合安装V型推力杆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材料拓扑的一体铸造式铝合金平衡悬架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凸台(4.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4.11),所述第二安装凸台(4.2)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4.21);所述第一安装孔(4.11)与第二安装孔(4.21)配合用于安装V型推力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基于材料拓扑的一体铸造式铝合金平衡悬架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1)的菱形中空腔体(1.11)内开设有若干个排水孔(1.12),所述排水孔(1.12)贯穿菱形中空腔体(1.11)的底部,并向下延伸贯穿第二本体(1.2)的通过孔(1.2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基于材料拓扑的一体铸造式铝合金平衡悬架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1)的两侧中部设置有用于安装阀体的阀体安装部(5);所述V推固定支座安装凸台(4)设置在阀体安装部(5)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基于材料拓扑的一体铸造式铝合金平衡悬架横梁,其特征在于:它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数计如下:Cu 0~0.05%、Fe 0~0.19%、Mg 0.40~0.50%、Mn 0.35~0.45%、Si 6.8~7.5%、Ti 0.20~0.30%、Sr 0.025~0.035%、Zn 0~0.07%、RE 0.10~0.16%,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材料拓扑的一体铸造式铝合金平衡悬架横梁,其特征在于:它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数计如下:Cu 0.02~0.04%、Fe 0.1~0.15%、Mg 0.42~0.48%、Mn 0.38~0.42%、Si 6.9~7.3%、Ti 0.22~0.28%、Sr 0.028~0.032%、Zn 0.03~0.05%、RE 0.12~0.14%,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8.一种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于材料拓扑的一体铸造式铝合金平衡悬架横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双进浇口,进浇口φ60~70mm,充型升液压力速率为6~7mbar/s,充型时间为40~50s,充型压力为300~350mbar,增压压力为800~850mbar,保压时间为180~200s。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V推固定支座安装凸台(4)处采用局部挤压,挤压部位保证在80~90Mpa铸造压力下结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热处理过程为先在530~540℃的温度条件下固溶6~6.5h,然后水淬10min~12min,最后在175~185℃的温度条件下保温6~6.5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2381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