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泵循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22943.8 | 申请日: | 2022-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3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赵之海;王国章;王伟;杜希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圣三松冷热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0/02 | 分类号: | F25B30/02;F25B49/02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杜安杰 |
地址: | 238064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系统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热泵循环系统,所述热泵循环系统内循环流通有换热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1),所述压缩机(1)和冷凝器(2)及蒸发器(3)相连接,用于将蒸发器(3)所排出的吸热后的换热介质进行压缩后排到冷凝器(2)内部;
冷凝器(2),所述冷凝器(2)和蒸发器(3)连接,用于将压缩机(1)压缩完成的换热介质进行冷凝,并将冷凝后的换热介质排到蒸发器(3)内;
蒸发器(3),所述蒸发器(3)和膨胀阀(4)连接,用于将冷凝器(2)冷凝后的换热介质再次冷凝并排向膨胀阀(4),并让通过膨胀阀(4)后再次进入蒸发器(3)的换热介质进行吸热;
膨胀阀(4),所述膨胀阀(4)连接在蒸发器(3)的冷凝输出端和吸热输入端之间,用于控制进入蒸发器(3)进行吸热的换热介质的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泵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3)包括冷凝侧和吸热侧,所述冷凝侧的换热介质输入、输出端分别和冷凝器(2)、膨胀阀(4)连接,所述吸热侧的换热介质输入、输出端分别和膨胀阀(4)、压缩机(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泵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3)的冷凝侧和吸热侧内部的换热介质流动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泵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循环系统还包括有风机(5),所述风机(5)用于带动蒸发器(3)附近的空气流动,从边便于蒸发器(3)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泵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循环系统还包括有热应用设备(6),所述热应用设备(6)和冷凝器(2)连接,用于吸收应用冷凝器(2)冷凝换热介质时释放的热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热泵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应用设备(6)采用液体交换的方式吸收冷凝器(2)所释放的热量,且热应用设备(6)背部的吸热液体的流动方向与冷凝器(2)内部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相反。
7.一种热泵循环系统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热泵循环系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所述压缩机(1)的进气端吸入蒸发器(3)内吸热后的换热介质,将换热介质进行压缩提升压力,将吸气压力状态提高到排气压力状态,然后将压缩后的换热介质排到冷凝器(2)内部;
S2:所述冷凝器(2)将压缩机(1)压缩完成的换热介质进行冷凝,并将冷凝后的换热介质排到蒸发器(3)内;
S3:所述蒸发器(3)首先将冷凝器(2)冷凝后的换热介质再次冷凝并排向膨胀阀(4),换热介质通过膨胀阀(4)节流后成为低温低压的湿蒸汽,然后再次进入蒸发器(3)进行吸热;
S4:所述蒸发器(3)内吸热后的换热介质再次排入压缩机(1)进行压缩,从而完成一个压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圣三松冷热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圣三松冷热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2294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