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RGO-CMCS-Hemin/Pt@Pd NPs比色传感器检测GP73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20018.1 | 申请日: | 2022-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588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桂银;李鑫镐;吕秋彦;李胜男;李海媚;周治德;梁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G01N21/78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杨雪梅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rgo cmcs hemin pt pd nps 比色 传感器 检测 gp73 方法 | ||
基于RGO‑CMCS‑Hemin/Pt@Pd NPs比色传感器检测GP73的方法,将氨基化的GP73适配体通过π‑π共轭及静电吸附作用与所得纳米材料结合,先形成RGO‑CMCS‑Hemin/Pt@Pd NPs‑GP73Apt识别探针,再形成AptΙ/GP73/RGO‑CMCS‑Hemin/Pt@Pd NPs‑GP73Apt夹心型复合结构;该复合结构催化Hsubgt;2/subgt;Osubgt;2/subgt;分解为Hsubgt;2/subgt;O和Osubgt;2/subgt;,进而将TMB氧化为oxTMB,使溶液由无色变为深蓝色,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652nm处的紫外吸收峰,对比吸光度的差异,从而实现GP73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纳米材料结合适配体检测GP73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利用抗原和抗体结合,通过滴加底物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从而采用酶标仪进行定量测定。但此方法所用试剂盒造格昂贵,且所用抗体不易保存。公开号为CN 111378627 A的发明专利,涉及高尔基体蛋白73单克隆抗体、包含该抗体的试剂盒及其在检测高尔基体蛋白73中的应用,但该方法耗时过长,且对抗体保存要求较高。公开号为CN 109254152 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GP73抗体修饰纳米金,采用基于纳米金探针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高灵敏检测GP73的方法,但该方法对操作环境和技术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简单检测GP73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还原性氧化石墨烯-羧甲基壳聚糖-氯化血红素/纳米铂@钯纳米材料(RGO-CMCS-Hemin/Pt@Pd NPs),构建夹心型比色传感器,实现GP73的可视化检测。
为解决该技术问题,首先通过分步还原法制备RGO-CMCS-Hemin/Pt@Pd NPs纳米酶;其次利用π-π的共轭作用、静电吸附作用以及-NH3与-COOH结合将氨基化的GP73适配体(Apt)结合到RGO-CMCS-Hemin/Pt@Pd NPs表面作为识别探针;以未修饰GP73适配体(Apt Ι)为捕获探针;当有靶向GP73存在时,捕获探针和识别探针同时与GP73特异性结合,形成夹心型比色传感器。最后利用RGO-CMCS-Hemin/Pt@Pd NPs的类过氧化物酶性质,催化H2O2分解为H2O和O2,进而将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氧化为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oxTMB),使溶液由无色变为深蓝色,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652 nm处的紫外吸收峰;对比吸光度的差异,从而实现对GP73的检测,最低检测限为5.0 ng/mL。
本发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RGO-CMCS-Hemin/Pt@Pd NPs-GP73Apt识别探针的制备
(1)还原性氧化石墨烯(RGO)的制备
称取氧化石墨烯(GO)置于纯水中,超声破碎,制成GO悬浮液,再加入抗坏血酸(AA)还原,得到RGO悬浮液;
(2)还原性氧化石墨烯-氯化血红素(RGO-Hemin)的制备
在氯化血红素(Hemin)粉末中加入氨水至纯水中溶解,得到氯化血红素溶液。在RGO溶液加入氯化血红素(Hemin),搅拌反应,得到均匀的RGO-Hemin分散液;
(3)还原性氧化石墨烯-羧甲基壳聚糖-氯化血红素(RGO-CMCS-Hemin)的制备
在RGO-Hemin溶液中加入羧甲基壳聚糖(CMCS)溶液,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EDC/NHS)活化,搅拌反应,得到RGO-CMCS-Hemin分散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200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