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16986.5 | 申请日: | 202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06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杨瑞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主显示区和功能附加区,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组和光源,光源位于光学膜片组垂直于背光模组的出光侧的至少一端,光源包括第一灯组和第二灯组,当显示装置处于功能模式时,第一灯组关闭,第二灯组开启,光学膜片组上形成第一暗区,功能附加区位于第一暗区内;本发明通过将光源分为第一灯组和第二灯组,当显示装置处于功能模式时,关闭第一灯组,从而使光学膜片组上形成第一暗区,由于功能附加区位于第一暗区内,所以可以避免光线进入功能附加区,使功能附加区具备优良的防漏光性能,从而提升附加功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全面屏技术的发展,将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做面内打孔结构,作为功能附加区(例如摄像头放置区)的应用已经面向市场推出。但是,背光模组的背光源的光线进入孔内部会影响附加功能的效果(例如拍摄效果),造成功能附加区漏光。故,有必要改善这一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用于解决如何避免背光模组的背光源的光线进入功能附加区内,造成功能附加区漏光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主显示区和功能附加区,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的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组和光源,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光学膜片组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的至少一端,所述光源包括第一灯组和第二灯组;其中,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功能模式时,所述第一灯组关闭,所述第二灯组开启,所述光学膜片组上形成第一暗区,所述功能附加区位于所述第一暗区内。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灯组和所述第二灯组设置在所述光学膜片组的同一端,所述第二灯组位于所述第一灯组的两侧。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二灯组的发光角度大于或等于90度且小于或等于120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位于所述第一灯组的两侧的所述第二灯组的发光角度关于所述功能附加区对称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灯组和所述第二灯组设置在所述光学膜片组的同一端,所述功能附加区位于所述显示装置的两条边框的相交处,所述第一灯组靠近所述功能附加区设置,所述第二灯组位于所述第一灯组的一侧。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灯组和所述第二灯组设置在所述光学膜片组的同一端,所述第一灯组与所述第二灯组交替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相邻的所述第一灯组和所述第二灯组之间的间距沿远离所述功能附加区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光源包括第三灯组,所述第三灯组与所述第一灯组分别设置在所述光学膜片组的相异的两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液晶层,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所述液晶层包括多个液晶分子;其中,当所述显示装置处于功能模式时,所述显示面板上形成第二暗区,所述第一暗区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暗区内,所述第二暗区内的所述液晶分子为非透态,所述功能附加区内的所述液晶分子为透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至少一所述光学膜片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上对应于所述功能附加区的区域形成有通孔。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至少一所述光学膜片包括导光板,所述功能附加区内的所述导光板的表面粗糙度小于所述主显示区内的所述导光板的表面粗糙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69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