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控制针刺入皮肤深度的火针器具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15858.9 | 申请日: | 202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5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龚凤娟;缪奇祥;彭邦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国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成都熠邦鼎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3 | 代理人: | 李晓英 |
地址: | 611500 四川省成都市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针刺 皮肤 深度 器具 | ||
1.一种可控制针刺入皮肤深度的火针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针筒,所述外针筒包括握柄筒(1)和深度调节筒,所述深度调节筒与握柄筒(1)前端螺纹连接,通过旋拧所述深度调节筒可调节所述外针筒的轴向长度;
火针针体(5),活动设置在所述外针筒内,所述火针针体(5)能够在所述外针筒内前后移动,火针针体(5)的长度大于外针筒的长度;
所述握柄筒(1)内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火针针体(5)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适配的第二定位部;当所述火针针体(5)在所述外针筒内向前移动至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抵时,所述火针针体(5)不可相对于所述外针筒继续向前移动,所述火针针体(5)在所述外针筒内向前移动到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针刺入皮肤深度的火针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针筒与火针针体(5)之间有轴向的复位弹簧(7),在复位弹簧(7)的作用下,火针针体(5)前端退回至所述外针筒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控制针刺入皮肤深度的火针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7)的安装有以下四种方式:
第一种、所述复位弹簧(7)套在火针针体(5)上,所述火针针体(5)上固定有挡片(82),所述握柄筒(1)内有第三限位部,复位弹簧(7)位于挡片(82)与第三限位部之间;所述外针筒还包括尾盖(2),所述尾盖(2)可拆卸装于所述握柄筒(1)后端;当所述火针针体(5)在所述外针筒内向后移动至所述挡片(82)与所述尾盖(2)相抵时,所述火针针体(5)不可相对于所述外针筒继续向后移动;将尾盖(2)从握柄筒(1)上取下后,可从握柄筒(1)的后端将所述火针针体(5)从外针筒内抽出;
第二种、所述握柄筒(1)内有能够前后移动的挡片(82),挡片(82)有中心通孔,所述火针针体(5)可操作地穿过所述挡片(82)的中心通孔,火针针体(5)上有用于对所述挡片(82)进行限位的挡片台阶,复位弹簧(7)套在火针针体(5)上,所述挡片(82)位于复位弹簧(7)与所述挡片台阶之间,所述握柄筒(1)内有第三限位部,复位弹簧(7)位于挡片(82)与所述第三限位部之间;向前推动火针针体(5),所述挡片台阶推着所述挡片(82)向前移动继而压缩所述复位弹簧(7),当复位弹簧(7)推着所述挡片(82)向后移动,所述挡片(82)推着所述挡片台阶带动所述火针针体(5)向后移动;所述握柄筒(1)内有第四定位部,当所述挡片(82)在所述外针筒内向后移动至所述挡片(82)与所述第四定位部相抵时,所述挡片(82)不可相对于所述外针筒继续向后移动;
第三种、所述握柄筒(1)内有能够前后移动的挡片(82),挡片(82)有中心通孔,所述火针针体(5)可操作地穿过所述挡片(82)的中心通孔,火针针体(5)上有用于对所述挡片(82)进行限位的挡片台阶,复位弹簧(7)套在火针针体(5)上,所述挡片(82)位于复位弹簧(7)与所述挡片台阶之间,所述握柄筒(1)内有第三限位部,复位弹簧(7)位于挡片(82)与所述第三限位部之间;向前推动火针针体(5),所述挡片台阶推着所述挡片(82)向前移动继而压缩所述复位弹簧(7),当复位弹簧(7)推着所述挡片(82)向后移动,所述挡片(82)推着所述挡片台阶带动所述火针针体(5)向后移动;
所述外针筒还包括尾盖(2),所述尾盖(2)可拆卸装于所述握柄筒(1)后端;当所述挡片(82)在所述外针筒内向后移动至所述挡片(82)与所述尾盖(2)相抵时,所述挡片(82)不可相对于所述外针筒继续向后移动;
第四种、复位弹簧(7)位于外针筒后端外部,复位弹簧(7)套在火针针体(5)上,火针针体(5)上有由于抵持复位弹簧(7)的限位部,复位弹簧(7)位于外针筒后端端部与火针针体(5)的限位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控制针刺入皮肤深度的火针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热管(6),所述发热管(6)装于握柄筒(1)内部,握柄筒(1)上有导线口(11),所述火针针体(5)可操作地从发热管(6)内穿过;
发热管(6)外壁与握柄筒(1)内壁之间设或者不设隔热环(9),所述发热管(6)后端装或者不装隔热片(8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国,未经刘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585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