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干冰微爆进行排水管道清淤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15073.1 | 申请日: | 202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3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米荣熙;朱向东;淦方茂;陈文然;丁一凡;陈彦霖;高菲;谷举;惠二青;周小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9/00 | 分类号: | E03F9/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李登桥 |
地址: | 43001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干冰 进行 排水管道 清淤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干冰微爆进行排水管道清淤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干冰清洗机的组装连接:步骤2,干冰清洗机在管道内部的下放和行走:步骤3,待清淤管段的干冰微爆清洗:通过地面控制台操纵干冰清洗机行走至待清淤部位,开启空气压缩机和干冰存储机,使得干冰颗粒通过橡胶软管进入干冰清洗机内,通过干冰清洗机的干冰喷嘴喷射到管道的内表面,干冰吸热产生微爆,利用干冰的微爆力使淤积物从管道内表面脱离,从而达到清淤的目的。而且实现了排水管道清淤自动化,整个过程均在地面操作,操作方便,无需人工下井,保证了工人的人身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市政排水管道清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干冰微爆进行排水管道清淤的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的排水管道系统是现代化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同时也是一个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渍、排涝以及防洪的骨干工程。排水管道系统负责收集和输送城市生产、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大气降水,并及时可靠地将收集到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大气降水排除,使城市区域内免受污废水之害,免受暴雨时路面积水之灾,从而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此外,城市排水管道系统还使得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正常进行,从而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不足和问题也不断显现。如管道淤积堵塞导致的排水不畅,不仅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而且严重时会打乱整个城市的正常节奏,使城市生产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但是目前国内外主要的市政排水管道清淤方法有高压水射流清淤法、绞车机械式清淤法、水冲刷清淤法、通沟机清淤法、清淤球以及拦蓄冲洗门等方法。这些方法多为小管径排水管道清淤而设计,对于大型排水管涵清淤效率不高,有些技术运用于大管径排水管道时存在运行成本过高、清淤能力不足、存在二次污染和不能适应复杂地形条件等局限性。且当工程废浆、水泥沙浆直接排入排水管网后,容易与其他淤积物作用形成堆积在管涵底部的致密的结垢,这种结垢很难用传统的管道清淤方法和设备进行清洗。
而微爆技术是以干冰为介质,在管道内造成微爆炸,利用微爆炸清除管道内的淤积物,无需人工进入管道内。其原理为当干冰颗粒以高速喷射到物体表面时,冲击动能瞬间使干冰颗粒气化,并且吸收大量的热,在清洗表面产生剧烈的热交换,迫使附着物骤冷收缩、脆化,而且通常附着物和基底材料具有不同的膨胀系数,表层与内部的温度差将破坏两种材料间的结合,瞬间的快速收缩能够撕开非结构性连接,同时干冰在千分之几秒的气化过程中体积骤增 800 倍,这样就在冲击点造成“微型爆炸”,有效击落附着物,气化后干冰变为二氧化碳气体,没有残留,不产生废物。
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隧道、医学、木制品等领域。大量研究证明,干冰清洗对基体的损伤极小,因此有望将其应用到排水管道清淤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采用干冰微爆进行排水管道清淤的方法,该法能够对排水管道内的淤积物,尤其是堆积在管涵底部的致密的胶结状淤积物进行高效清淤,无需人工下井,无二次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采用干冰微爆进行排水管道清淤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干冰清洗机的组装连接:
将干冰存储机和空气压缩机固定在工程车上,用两根橡胶软管分别将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和干冰存储机的出冰口与干冰清洗机的固气混合室相接;
步骤2,干冰清洗机在管道内部的下放和行走:
将组装完成的干冰清洗机通过吊装设备,由检查井下放到待清淤管道的内部;
步骤3,待清淤管段的干冰微爆清洗:
通过地面控制台操纵干冰清洗机行走至待清淤部位,开启空气压缩机和干冰存储机,使得干冰颗粒通过橡胶软管进入干冰清洗机内,通过干冰清洗机的干冰喷嘴喷射到管道的内表面,干冰吸热产生微爆,利用干冰的微爆力使淤积物从管道内表面脱离,从而达到清淤的目的。
所述步骤1的具体操作过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50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