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文献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12169.2 | 申请日: | 202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10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郭双瑞;褚晓泉;段毅成;殷俊;仇瑜;李青;赵慧军;赵姝;刘德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38 | 分类号: | G06F16/38;G06F16/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单冠飞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文献 识别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以及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公开涉及数据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文献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文献识别方法包括:构建候选文献数据集和候选文献引文集合;获取候选文献数据集中各候选文献的施引文献数目、各候选文献的各施引文献的权重和引用信息,进而确定各候选文献的第一评估值;根据第一评估值过滤候选文献数据集得到候选文献过滤集;获取候选文献过滤集中各候选文献在预设时间周期内的被引数目变化量,各候选文献的各施引文献的第一技术领域数目和第二技术领域数目,确定各候选文献的第二评估值和第三评估值,根据第一评估值、第二评估值和第三评估值从候选文献过滤集中确定目标文献。根据本公开的方法提高了文献识别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数据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文献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不断涌现出新技术。一项新的技术可以推动对应产业领域的发展、提升对应产业领域的能级。新的技术特别是颠覆性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颠覆性技术的识别和判断有助于把握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和趋势,对于国家和企业的技术战略布局至关重要,进一步可以帮助国家和企业缩短创新周期,解决行业创新壁垒、构建新型技术集群。因此及时准确地对新技术进行预测对把握领域最新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有技术中对新技术的预测一般利用专利分析、文献计量、数据挖掘等,主要依赖专家本身的知识经验对专利文献等数据进行分析,使得预测过程复杂且耗时耗力,虽然也有一些文献计量方法,但是缺乏对技术整体表现的综合评估,导致识别评估结果不精准。例如常规的颠覆性技术识别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专家评议的方法、基于技术演化的方法以及文献计量法,其中专家评议的方法:主要依靠专家本身的知识经验对技术的竞争力进行评估,但评估过程复杂且耗时耗力;基于技术演化的方法:根据技术在演化过程中的非线性跳跃来识别颠覆性技术,但难以定义颠覆性技术的性能表征,技术演化过程不完整;现有基于文献计量的方法如洛特卡定律、布拉德定律、齐普夫定律等方法只针对单一维度进行分析,缺乏对技术整体表现的综合评估,导致识别结果不精准。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公开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文献识别方法,以从多个角度对文献进行识别,提高文献识别准确度,从而提高了技术识别的准确度。
本公开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文献识别装置。
本公开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本公开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达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文献识别方法,包括:
构建候选文献数据集,所述候选文献数据集包括多篇候选文献及对应的条目信息,利用所述条目信息构建候选文献引文集合;
根据所述候选文献引文集合获取所述候选文献数据集中各候选文献的施引文献数目,以及所述各候选文献的各施引文献的权重和引用信息,并根据所述施引文献数目和所述权重和引用信息确定所述各候选文献的第一评估值;
根据所述各候选文献的第一评估值对所述候选文献数据集进行过滤,得到候选文献过滤集;
根据所述候选文献引文集合获取所述候选文献过滤集中各候选文献在预设时间周期内的被引数目变化量,以及各候选文献的各施引文献的第一技术领域数目和第二技术领域数目,所述第一技术领域数目为施引文献的技术领域数目,所述第二技术领域数目为施引文献中非候选文献所属的技术领域数目,根据被引数目变化量确定各候选文献的第二评估值,并根据所述第一技术领域数目和第二技术领域数目确定各候选文献的第三评估值;
根据各候选文献的第一评估值、第二评估值和第三评估值获得各候选文献的综合评估值,并根据所述各候选文献的综合评估值从所述候选文献过滤集中确定目标文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大学,未经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21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