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性恒流电路及其启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08662.7 | 申请日: | 202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8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崔俊国;张义;吕国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源微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345 | 分类号: | H05B45/345;H05B45/395;H05B45/3725;H05B47/16;H02M7/217;H02M1/3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曹慧萍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性 流电 及其 启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公开了线性恒流电路及其启动方法,在实际使用时本发明通过对储能单元的负端和负载与所述第二电流调节单元电连接的一端中的至少一个电气节点的电压进行检测,来获取检测电压,并通过检测电压判断线性恒流电路的工作阶段,在线性恒流电路位于启动阶段时通过向第一电流调节单元输入降低电流控制信号来减小储能单元的充电电流,进而降低第一电流调节单元的MOS管的功耗,避免线性恒流电路出现开机失效的问题;又或者通过在线性恒流电路上电后进行定时,在定时时间未到时向第一电流调节单元输入降低电流控制信号来减小储能单元的充电电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线性恒流电路及其启动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线性恒流电路包括整流单元、储能单元、第一电流调节单元和第二电流调节单元,整流单元用于将电网上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在直流电的电压大于储能单元的电压时分别向储能单元和负载供电,在直流电的电压小于储能单元的电压时由储能单元向负载供电,第一电流调节单元用来调节储能单元在充电过程中的充电电流,第二电流调节单元用来调节流过负载的电流。
目前,第一电流调节单元和第二电流调节单元均包括MOS管以及与MOS管的栅极电连接的运算放大电路,运算放大电路基于整流单元输出的直流电压来向MOS管的栅极输入驱动电压,进而调节储能单元的充电电流和流过负载的电流,在储能单元充电时,如果整流单元输出的直流电压变大,则减小储能单元的充电电流,如果整流单元输出的直流电压变小,则增大储能单元的充电电流。
在图1所示的线性恒流电路中,储能单元大多采用电容,为容性负载,其电压不能发生突变,因此带有容性负载的电路在工作时分为启动阶段和稳态阶段,在启动阶段,储能单元的电压逐渐上升。然而在电路的启动阶段时,由于电容的电压较小,则第一电流调节单元中的MOS管的漏极输入电压较高,如果第一电流调节单元仍然按照稳态阶段的调节方法来控制储能单元的充电电流则会造成第一电流调节单元的MOS管的功耗过高,容易造成开机失效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提供了线性恒流电路及其启动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线性恒流电路在上电启动时如果第一电流调节单元仍然按照稳态阶段的调节方法来控制储能单元的充电电流则会造成第一电流调节单元的MOS管的功耗过高,容易造成开机失效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线性恒流电路的启动方法,所述线性恒流电路用于驱动负载,包括整流单元、储能单元、第一电流调节单元和第二电流调节单元;所述整流单元对输入电源进行整流,所述整流单元的直流电压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储能单元和负载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流调节单元与所述储能单元电连接,被配置于调节所述储能单元的充电电流;所述第二电流调节单元与所述负载电连接,被配置于调节流过所述负载的电流;包括如下步骤:
S1:对储能单元的负端和负载与所述第二电流调节单元电连接的一端中的至少一个电气节点的电压进行检测,获取检测电压;
S2:基于所述检测电压判断所述线性恒流电路的当前工作阶段,线性恒流电路的工作阶段包括启动阶段和稳态阶段;
S3:当线性恒流电路处于启动阶段时,通过第一电流调节单元降低所述储能单元的充电电流;当线性恒流电路处于稳态阶段时,通过第一电流调节单元将所述储能单元的充电电流恢复至稳态值。
在第一方面的某种实施方式中,当步骤S1中对储能单元的负端电压进行检测时,在步骤S2中,如果检测电压没有出现负电压,则线性恒流电路在启动阶段;在步骤S2中,如果检测电压出现负电压,则线性恒流电路进入到稳态阶段。
在第一方面的某种实施方式中,当步骤S1中对储能单元的负端电压进行检测时,在步骤S2中,如果检测电压在当前周期中的峰值小于第一判定阈值,则线性恒流电路处于稳态阶段;如果检测电压在当前周期中的峰值大于第一判定阈值,则线性恒流电路处于启动阶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源微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源微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86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