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驱动运动转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07463.4 | 申请日: | 202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918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杜宪峰;顾孟豪;律茵;游博;刘大伟;姜松林;石运序;刘唐英;袁正;鞠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D1/08 | 分类号: | F01D1/08;F01D9/02;F01D17/10;F01D25/24;F16K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许天越 |
地址: | 26400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运动 转换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驱动运动转换装置,包括驱动部壳体,具有封闭的内腔;驱动部内管,固定在驱动部壳体的内腔中;质量块,与驱动部壳体内腔和驱动部内管外壁均形成气密性滑动连接;驱动部弹性件,连接在质量块和驱动部壳体之间;在无外力作用下,所述驱动部弹性件使质量块位于驱动部壳体内腔的中部,驱动部壳体内腔被质量块分隔为两个气密腔;驱动部内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密腔的其中一个相连通;进向单向阀,与所述气密腔相连通;出向单向阀,与驱动部内管的另一端相连通,与另一个所述气密腔相连通;涡轮机,与出向单向阀出口相连通。该装置,无需将外壳进行对于大地的稳固连接,尤其可以安装在运行于海面上的船舶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转换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驱动运动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自身常会产生一些震动或波动性运动,其中尤其以在海上航行的船舶而言较为显著,船体会随海浪上下颠簸,以往这种波动性运动都被人们熟视无睹,但其实对这种形式的能源也可进行利用,以便推进我国节能减排的进程。现有技术中也有对波浪能进行利用的装置,但是基本都通过在与海床或岸边固定支撑的机架内设置浮力装置来完成对波浪能的采集利用,这种方式均需使用固定机架来与活动件形成相对运动后才可进行运动转换,因此只能将设备固定架设在定点使用,而比如对于在海上航行的船舶,因其不断变换所处位置,现有装置就无法适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必须依靠固定机架与活动件形成相对运动后才可进行转化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随波动性运动一起运动的自驱动运动转换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驱动运动转换装置,包括:
驱动部壳体,具有内腔,所述内腔设置有第一出气端和第二出气端;
驱动部内管,设置有管进气口和管出气口,所述管进气口与所述内腔的所述第一出气端连通;
质量块,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所述质量块与所述内腔之间形成气密性滑动连接;所述质量块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出气端和所述第二出气端一一对应形成气密腔;所述气密腔内设置有使质量块复位的驱动部弹性件;
多个进向单向阀,至少设置在所述内腔的第一出气端和第二出气端;所述进向单向阀的进气端与外界连通,所述进向单向阀的出气端与所述内腔连通;
出向单向阀,所述出向单向阀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二出气端和所述管出气口连通,所述出向单向阀的出气端与输出装置连通。
可选地,所述驱动部内管设置在驱动部壳体的内腔中;
所述质量块呈环状套在驱动部内管上,所述质量块与所述驱动部内管的外壁之间形成气密性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出气端和所述管出气口位于驱动部壳体的同一侧。
可选地,所述输出装置为涡轮机。
可选地,所述涡轮机包括:
蜗壳,设置有涡轮腔,涡轮腔的外侧设置有相连通的蜗壳气道;
涡轮,设置在涡轮腔内;
蜗壳气道围绕涡轮布置,且呈螺旋渐开状;出向单向阀与蜗壳气道外端连通。
可选地,蜗壳气道在涡轮轴线方向上的宽度由外端至内端逐渐缩小。
可选地,蜗壳气道通过通槽与涡轮腔相连通,通槽的宽度不大于蜗壳气道内端在涡轮轴线方向上的宽度。
可选地,出向单向阀包括:
阀座,连接于驱动部壳体和涡轮机之间,具有阀座入口、阀座出口和阀腔;阀腔连通于阀座入口和阀座出口之间,阀座入口包括外流道和内流道,内流道与所述管出气口相连通,外流道与所述第二出气端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大学,未经烟台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74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四轮独立转向的水田农业机器人及其导航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红外加热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