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吃塑剂生产系统及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05284.7 | 申请日: | 202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22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郭松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银锐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9/06 | 分类号: | B29B9/06;B29C48/92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16 | 代理人: | 刘翔 |
地址: | 215335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昆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吃塑剂 生产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涉及塑料降解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吃塑剂生产系统及生产方法,所述吃塑剂生产工艺采用一种吃塑剂生产系统配合完成,该吃塑剂生产设备包括配料模块、混料模块、造粒模块和吃塑剂配比控制模块,本发明所述吃塑剂生产系统在生产吃塑剂时根据需降解的塑料制品的成分选取吃塑剂配方并根据需降解的塑料制品的重量、需降解的塑料制品的使用环境含水量及预期降解时间确定需配制吃塑剂的原料质量、疏水材料添加量、粘结剂添加量并设置吃塑剂造粒粒径以将吃塑剂按需降解的塑料制品的需求完成生产设置并完成吃塑剂的生产,有效的实现了按可根据具体的塑料制品应用环境制备预设降解功能的吃塑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降解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吃塑剂生产系统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聚烯烃塑料,特别是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电子电器包装,日用品包装,超市购物袋,外卖包装袋,医疗用品包装,农业行业,工业行业,各种塑料,五金,电器制品等。然而,聚烯烃塑料的表面是疏水性的,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再加上聚烯烃本身结构十分稳定,因此短时间内很难降解。PE在100年内降解不到0.5%,如果在生物降解之前暴露于日光(UV)下2年,降解率仅可达1%,塑料垃圾的逐年积累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与挑战,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
研究发现,聚烯烃塑料的降解涉及2个过程,分别是非生物氧化降解和生物降解。开始发生的是非生物氧化过程,主要有光氧化、热氧化和机械化学氧化等,空气中的氧在光、热、机械及化学等作用下与聚烯烃反应。这个阶段聚烯烃形成较小的分子片状(与原始聚合物相比),具有较高反应活性的官能团,如羧基、羟基、酯、醛和醇等,从疏水性变为亲水性,从而使碎裂的聚烯烃吸收水,为下一阶段的生物降解提供条件;随后是微生物降解过程,微生物如细菌、真菌、藻类将聚合物链的氧化产物用作碳源,从而形成二氧化碳、水、沼气,生物有杌质。
科学工作者对可降解聚烯烃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几十年,但是可降解聚烯烃的商业化应用仍未真正意义上实现,这其中最大的问题一是降解效率低,聚烯烃材料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最终产物;二是很难控制产品使用寿命、使用性能以及降解性能之间的矛盾。此外,控制成本是商业应用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目前,已经有一些ECO生物降解啃塑剂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公开号:CN111138760A公开了一种环保ECO生物降解吃塑剂及其制作方法,包括如下重量分数的原料:聚丙烯30~50份,聚己内酯20~3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2~5份,硬脂酸胺10~15份,芥酸酰胺5~10份,硬脂酸0.5~3份,软脂酸0.5~3份,抗氧剂0.5~3份,硅烷偶联剂0.5~3份。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聚丙烯、聚己内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抗氧剂进行第一次混合、融合;加入其余原料,进行第二次融合;将得到的产物射出或挤出成形粒状,得到所述环保生物降解吃塑剂。但是,该发明制成的吃塑剂采用单一配比,无法针对不同功能塑料制品的降解需求进行对应调节,该吃塑剂应用在不同环境不同功能的塑料制品其降解效率与其预设降解效率存在差异,应用该吃塑剂配置的塑料制品的降解时间无法进行调节从能可能影响使用该吃塑剂制成的降解塑料制品的性能。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吃塑剂生产系统及生产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制备的吃塑剂无法针对具体塑料制品应用环境制备预设降解功能吃塑剂导致制备的吃塑剂降解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吃塑剂生产系统,包括,
配料模块,其设置在所述吃塑剂生产系统前端,用以向混合釜中投入预设计量的原料,包括若干储料仓及若干原料输送装置;
混料模块,其与所述配料模块连接,用以使混合釜在预设温度环境下混合原料;
造粒模块,其与所述混料模块连接,用以挤出混合完成的吃塑剂原料并对挤出的吃塑剂原料进行冷却造粒以制备吃塑剂的粒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银锐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银锐环保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52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