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载药微球-静电纺丝覆膜支架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02580.1 | 申请日: | 202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374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3 |
发明(设计)人: | 白晶;封媛嘉;张越;程兆俊;薛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31/02 | 分类号: | A61L31/02;A61L31/10;A61L31/14;A61L31/16;A61L31/08;D01D5/00;B05D7/2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曹坤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载药微球 静电 纺丝 支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双载药微球-静电纺丝覆膜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以磷化处理后的锌合金编织支架为结构主体,在支架表面依次进行PLGA-明胶溶液喷涂、双载药水凝胶微球-静电纺丝覆膜,最终制得双载药微球-静电纺丝覆膜支架;
其中,所述的微球-静电纺丝覆膜同时负载水溶性阿霉素和脂溶性人参皂苷两种药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载药微球-静电纺丝覆膜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将预备的单根丝按照菱形结构进行编织,制得锌合金编织支架;
步骤(2)、通过预备的磷酸和硝酸锌制得磷酸锌转化溶液,再通过制备的锌合金编织支架及磷酸锌转化溶液制得表面覆含有磷酸锌的锌合金编织支架;
步骤(3)、配制高分子喷涂溶液并通过配制的高分子喷涂溶液制备高分子喷涂层;
步骤(4)、配制载药水凝胶微球;
步骤(5)、配制静电纺丝溶液;
步骤(6)、将步骤(5)配制静的电纺丝溶液装入5ml针筒中,将锌合金编织支架套入接收滚轴,进行静电纺丝,最终得到双载药微球-静电纺丝覆膜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载药微球-静电纺丝覆膜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1)中,制备的锌合金编织支架的丝径是0.162-0.28mm,编织的支架为6头,支架长度为15-30mm,支架内径为3-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载药微球-静电纺丝覆膜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2)中,表面覆含磷酸锌的锌合金编织支架的具体制备过程是:
(2.1)、称取0.15mol/L的磷酸和0.07mol/L的硝酸锌,将其进行溶解,调节pH值在2.5,从而制得磷酸锌转化溶液;
(2.2)、将步骤(1)制得的锌合金编织支架浸泡在制得的磷酸锌转化溶液中静置20min,随后取出清洗晾干,从而制得表面覆有磷酸锌的锌合金编织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载药微球-静电纺丝覆膜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3)中,配制高分子喷涂溶液具体过程是:将5%PLGA和0.5%明胶加入三氟乙醇中,在室温下搅拌12h,从而制得高分子喷涂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载药微球-静电纺丝覆膜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3)中,高分子喷涂层制备过程具体是:将经磷化处理后的锌合金编织支架竖直悬挂,以80-120r/min的速度匀速旋转,将高分子溶液装入喷枪容器中,控制气泵气压20PSI,喷枪口径0.5mm,在距离支架7-10cm的位置进行喷涂,喷涂时间为2min,从而制得表面覆有高分子喷涂层的支架;
其中,所述高分子喷涂层的厚度为:17-23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载药微球-静电纺丝覆膜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4)中,所述载药水凝胶微球所搭载的药物为阿霉素,采用的制备工艺为交联-打散-离心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4.1)、将1-5mg/ml阿霉素加入30-50mg/ml明胶溶液中,在4℃的温度下凝固,制得水凝胶;
(4.2)、在制得的水凝胶中加入2mg/ml京尼平进行低温交联24h,制得水凝胶块体;
(4.3)、将制得水凝胶块体和预备的去离子水按体积比为1:3放入破壁机中运行5min,制得粒子悬液;
(4.4)、将制得的粒子悬液装入离心管,10000rpm高速离心10min,弃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补加去离子水,将底部沉淀震荡打散后再次10000rpm离心10min,弃去上层清液,重复上述步骤3-5次,至最后的底部沉淀真空干燥,从而制得载药明胶微球;
其中,所述明胶微球含药量为2-5μg/m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258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