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处理的NC膜及标记物与抗体结合的试纸条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02439.1 | 申请日: | 202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55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迅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58 | 分类号: | G01N33/558;G01N33/548;G01N33/532;G01N33/533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骥 |
地址: | 133001 吉林省延边朝***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处理 nc 标记 抗体 结合 试纸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处理的NC膜及标记物与抗体结合的试纸条的制备方法,属于医疗检测试剂制备领域。包括氧化锌‑壳聚糖‑标记物制备,氧化锌‑壳聚糖‑标记物交联标记抗体,制得免疫硝酸纤,组装检测试纸条。优点是提高了抗体标记效果、增强了标记物与抗体或抗原结合效果,进而提高了灵敏度、稳定性、精准度。增加抗体的包被效率、提高吸附效果、蛋白分布更加均一,从而提高了免疫层析方法学的灵敏度、精准度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检测试剂制备领域的一种技术,尤其涉及免疫层析方法学的试纸条制备中对硝酸纤维素膜(NC)膜特殊处理、标记物与抗体交联一种技术方法;经过上述处理后,能够解决待测物在NC膜上均匀分布、以及提高NC膜的吸附效果,同时也改变了标记物与抗体结合方式,提高抗体标记效率,从而提高了产品灵敏度、精准度、稳定性,降低了产品批内差。
背景技术
免疫层析技术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发达国家兴起并被用于检测血清蛋白的一种结合了免疫技术和色谱层析技术的快速检测分析方法,利用胶体金、胶体碳、磁性纳米材料、稀土纳米材料、纳米微球、荧光微球、量子点等着色标记物,在层析时,标记物与待测物的络合物被相应的配体捕获而浓集显色于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检测线,以纤维膜上显色条带的有无、颜色深浅和反射光线来定性或定量,广泛应用于各类快检项目中。
在免疫层析检测中,蛋白质固着于NC膜作为待测样本的捕获试剂;由于检测结果完全取决于捕获试剂在NC膜上达到良好的吸附效果,因此蛋白质在NC膜上均一、良好的吸附对标记物检测结果非常重要;蛋白质固着于NC膜作为待测样本的捕获试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NC会出现“咖啡环效应”,即抗原的识别区域呈现边缘浓度远高于中间浓度的不均匀现象,导致所得印迹常常呈现环状,非常不利于进行后续的准确定量分析。一般而言,“咖啡环效应”的影响随着抗原浓度的降低而愈发明显。由于检测结果完全取决于捕获试剂在NC膜上达到良好的吸附效果,因此蛋白质在NC膜上均一、良好的吸附对标记物检测结果非常重要。如果蛋白不能牢固的吸附于NC膜,那么蛋白吸附时发生扩散,从而导致检测线较宽、显色较弱而不是鲜艳而清晰,使检测结果难以解释、难以达到精准,在极端条件下,如果蛋白与NC膜的物理吸附作用太弱,流过的蛋白检测物和表面活性剂溶液可能将固着的蛋白从NC膜上洗掉,从而显示较宽或者根本不清晰的检测线,更难以解释检测结果。
其次在免疫层析检测中,标记物和抗体之间的结合采用的是简单的物理吸附方法,抗体非常容易从标记物表面脱落下来,导致标记物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处理的NC膜及标记物与抗体结合的试纸条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NC膜吸附蛋白量不足、蛋白在NC膜上分布不均一、结合力不强、以及抗体标记效率低的问题,从而提高产品稳定性、灵敏度、准确率,降低了产品批内差。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下列步骤:
(a)氧化锌-壳聚糖-标记物制备
1)N-羧乙基壳聚糖的合成:将4.0g壳聚糖加入到含有2.80mL丙烯酸的200mL水中,在50℃下,持续搅拌2天,反应完成后,在反应混合液中加入1mol/L的NaOH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至10-12,使其所有的羧酸全部转化为钠盐,将混合溶液倒入到丙酮中进行重沉淀,然后在水溶液中透析,除去未反应的丙烯酸,透析两天后,冷冻干燥得到N-羧乙基壳聚糖3.6g,产率90%;
2)纳米氧化锌颗粒制备:称取1.3225gZnAc2·2H2O溶解在20mL的蒸馏水中,缓慢滴加9mL 5mol/L的NaOH溶液,溶液先出现白色浑浊,继续滴加则浑浊完全消失;再加入11mL的蒸馏水,搅拌均匀,然后倒入低压反应釜中,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在170℃下加热12个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得到沉淀后,分别用水和乙醇清洗、离心两次,将沉淀放入烘箱内于60℃烘干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迅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吉林迅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24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