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区块链跨链威胁情报的共享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91982.6 | 申请日: | 2022-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66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冯景瑜;张琪;苏恒涛;张文波;黄文华;韩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G06Q40/04;H04L9/32;H04L67/10;H04L67/104;H04L67/1097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 | 代理人: | 第五思军 |
地址: | 71006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区块 链跨链 威胁 情报 共享 系统 及其 方法 | ||
一种区块链跨链威胁情报的共享系统,包括有情报处理层、智能合约层、多链层、云存储层;共享方法,步骤为:一,发起合约请求调用不同智能合约时;二,客户端根据请求构建交易并对交易进行签名,客户端发送交易至本地节点,本地节点对交易进行验签,签名正确,再验证交易是否合法和重复,满足验证条件的交易加入交易池;三,交易经广播至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共识节点将交易池中的交易组装成待共识区块,并发往网络中的所有共识节点;四,共识节点收到待共识区块后,将交易逐一进行验证,执行结果被封装在交易回执中返回,区块链出块,完成存储;具有提高情报共享性能、防止情报泄露、便于多方大规模共享和使用威胁情报、提升检索性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区块链跨链威胁情报的共享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各个行业与系统面临的网络攻击和威胁越来越多。综合当前网络安全局势,网络攻击呈现出越来越强的隐蔽性、持续性和目的性。传统的安全防护仅仅依靠部署于边界或特殊节点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入侵防御系统等安全设备进行的静态控制,实行以特征检测为主的网络安全监控,并基于预置规则匹配产生告警信息,这种被动式防御已不再适用于高级持续威胁、0day攻击等新型网络安全威胁。亟需对传统的安全防御方式进行优化和改进,形成能应对多样化和持续化威胁的安全体系。
以威胁情报为中心的信息安全保障框架对于生活和生产关键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军事作战指挥能力保障及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威胁情报是经过提炼的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具有敏感性、时效性、异构性等特性,以一种结构化的方式共享,有助于提高自动化收集威胁信息的效率、提升攻击检测和响应能力。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持久性、匿名性、可追溯性等诸多特性,云存储具有存储能力强、可伸缩性等优势,因此,可结合区块链与云存储技术共享威胁情报。借助区块链可追溯性,可以有效监管情报利用过程中的人员行为,确保情报共享行为符合规范,增强情报利用方对情报来源的信任。威胁情报共享通过收集相关威胁信息,有助于主动响应高级网络威胁,进而强化信息基础设施的威胁响应能力。然而威胁信息是多元异构信息,不利于检索和共享,并且受限于单区块链的交易处理性能和存储能力,单链模式共享威胁情报效率较低。现有技术存在问题:
采用区块链共享威胁情报时,将会面临一些技术问题,例如:
威胁情报是一种敏感数据,一旦情报泄露且被恶意利用,会对众多信息设施造成损伤,导致企业提供的信息服务中止。
网络中仅有区块链存储,会产生大量冗余信息,随着冗余信息增多,区块链性能将持续下降。
现有工作仅提出了区块链共享威胁情报模式,并没有针对区块链共享威胁情报性能不足做出改进,使得威胁情报大规模共享难以实现。
威胁信息是多元异构信息,不易于检索、交换,现有工作没有提出适用于区块链的威胁情报转换模型,不利于促进多方威胁情报共享。鉴于此,有必要采取多链威胁情报共享模式,以防范多样化和持续化的威胁。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区块链跨链威胁情报的共享系统及其方法,具有提高情报共享性能、防止情报泄露、便于多方大规模共享和使用威胁情报、提升整体的检索及共享性能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区块链跨链威胁情报的共享系统,包括有情报处理层、智能合约层、多链层、云存储层;
所述的情报处理层包括情报元信息提取节点模块、情报标准化节点模块、情报价值评估节点模块;情报元信息提取节点模块用于收集提取威胁元信息;情报标准化节点模块用于将多元异构的威胁信息转换为威胁情报;情报价值评估节点模块用于评估情报价值;
所述的云存储层包括公有云模块、私有云模块,公有云模块用于存储通用威胁情报;私有云模块用于机构私有威胁情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邮电大学,未经西安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919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图数据展示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稳定性助焊膏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