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合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S蛋白多肽的核酸适配体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91111.4 | 申请日: | 2022-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6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徐发良;王永忠;赵毅;李光新;潘先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115 | 分类号: | C12N15/115;C07K14/165;G01N33/569;G01N33/68 |
代理公司: | 重庆缙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37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合 新型 冠状病毒 sars cov 蛋白 多肽 核酸 适配体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结合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S蛋白多肽的核酸适配体及其用途。该氨基酸序列为S蛋白关键致病区域和特异性区域。该适配体的高特异性及高亲和力达到精确识别新型冠状病毒(s ars‑cov‑2)的目的。其应用于检测药物中,可以实现高通量、快速精准检测、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更好适应新型冠状病毒的快速检测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致病性强、传染快,现有的检测手段包括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
新冠病毒有四种主要的结构蛋白: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 S蛋白),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N蛋白),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M蛋白)和包膜蛋白(Envelopeprotein,E蛋白)。人体一旦感染病毒,这些结构蛋白可作为免疫原刺激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已经批准的抗原检测产品,多是以新冠病毒N蛋白作为抗原检测的靶标。抗原检测的样本来源通常是鼻腔、咽喉或唾液等,其一大特点是可快速出结果,可实现对疑似人群的早期分流,操作相对简便,价格也是三种检测方式中较为便宜的一种,但现有的抗原检测的灵敏度较低。
现有的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致病性强、传染快,主要通过其外膜S蛋白与人类宿主细胞ACE受体相互作用,进而与宿主细胞融合、病毒大量复制、宿主致病等系列反应。与此同时,冠状病毒的S蛋白也是不同毒株之间的重要标识区、可具有毒株识别的特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来自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S 蛋白的靶标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靶标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 D NO.1;
所述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如下:
DKNTVAVKYKTKDGGNSDSKSKRSDNKVTADAGKYGDCG。
基于上述的靶标多肽的应用,所述靶标多肽SEQ ID NO.1应用于识别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本发明要求保护一种基于上述的靶标多肽的应用,所述靶标多肽SEQ ID NO.1作为特异性识别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靶点。
本发明要求保护一种基于上述的靶标多肽的应用,基于所述靶标多肽SEQ IDNO.1获取适配体。
本发明要求保护一组适配体,所述适配体的核酸序列为SEQ ID NO.2、SEQ IDNO.3、SEQ ID NO.4、SEQ ID NO.5、SEQ ID NO.6、 SEQ ID NO.7或SEQ ID NO.8;
SEQ ID NO.2:GGTGACTGCTACTGTGTTGGCCCTACCGGGG GTTTTTTATTATGTGTCGTATGTCAGTTGATCGCCACACATCCAA GCAGAACC
SEQ ID NO.3:GGTGACTGCTACTGTGTTGGCCCTCCGGGGG AAAATAGCTCCAATACATATGGAGTTACGGTCG CCACACATCC AAGCAGAACC
SEQ ID NO.4:GGTGACTGCTACTGTGTTGGCCCTACGGGGT CATATTAGTGTCTTCCATTCTGTGTCAGTTGGCCCACACATCCA AGCAGAACC
SEQ ID NO.5:GGTGACTGCTACTGTGTTGGGCCCAGAAGCT CAAAAAGATTACACCTAACCTTCCCCGGAGGGGCCACACATCC AAGCAGAACC
SEQ ID NO.6:GGTGACTGCTACTGTGTTGGCCCTACGGGGT TGAACGTTCGATATTCGTGGTACAACATGAGCGCCACACATCC AAGCAGAAC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911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性高耐盐雾重防腐环氧涂料及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显示面板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