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柱电池的极耳连接结构和一种圆柱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89827.0 | 申请日: | 2022-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8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苗露;韩嘉豪;周德华;仲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02 | 分类号: | H01M50/502;H01M50/531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赵娟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柱 电池 连接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圆柱电池的极耳连接结构和一种圆柱电池,圆柱电池的壳体内部设置有卷芯,卷芯由极片卷绕后形成,极片上设置有若干个极耳,极耳连接结构在卷芯的至少一端设置,极耳连接结构包括集流盘和垫片,集流盘的一端面朝向卷芯,垫片设置在集流盘背向卷芯的一端面,极耳从集流盘的底部经卷折后延伸至集流盘和垫片之间,集流盘、极耳和垫片之间通过焊接固定。由于焊接点在垫片上,可以保障焊接面平整,实现有效焊接,减少热辐射的影响,同时避免金属飞屑的产生,提升电池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圆柱电池的极耳连接结构和一种圆柱电池。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以电代油,能够实现污染气体的零排放与低噪声,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圆柱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抗压系数高、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安全性能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极耳揉平的方式来实现全极耳焊接,极耳揉平能够降低电池的内阻,提升电池的功率性能。但是,极耳揉平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引入一些不可避免的安全风险,如揉平工艺产生的飞屑进入电芯内部,不易清理,会在电池使用过程中产生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圆柱电池的极耳连接结构和一种圆柱电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圆柱电池的极耳连接结构,所述圆柱电池的壳体内部设置有卷芯,所述卷芯由极片卷绕后形成,所述极片上设置有若干个极耳;所述极耳连接结构在所述卷芯的至少一端设置;所述极耳连接结构包括集流盘和垫片,所述集流盘的一端面朝向所述卷芯,所述垫片设置在所述集流盘背向所述卷芯的一端面;所述极耳经卷折后延伸至所述集流盘与所述垫片之间,所述集流盘、所述极耳和所述垫片通过焊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垫片为中空环状垫片,所述垫片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
可选地,所述极耳与所述集流盘朝向所述极片的一端面接触。
可选地,所述极片上设置有多个极耳;在所述极耳与所述集流盘朝向所述极片的一端面接触后,部分所述极耳经卷折后延伸至所述集流盘与所述垫片之间。
可选地,所述的极耳连接结构用于所述圆柱电池的正极,所述集流盘不与电池壳体接触,所述集流盘的直径小于所述电池壳体。
可选地,所述极耳连接结构还包括绝缘件和极柱,所述集流盘、所述垫片、所述绝缘件、以及所述极柱沿圆柱电池轴向依次设置;所述集流盘包括盘体和凸出于所述盘体的第一连接柱,所述盘体为圆形平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柱设置在所述盘体的中部,所述集流盘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极柱焊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内部中空,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卡扣,所述极耳连接结构上还设置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配合连接。
可选地,所述的一种圆柱电池的极耳连接结构,用于所述圆柱电池的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盘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内径。
可选地,所述集流盘包括盘体和凸出于所述盘体的第二连接柱,所述盘体为圆形平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柱设置在所述盘体的中部,所述盘体和所述第二连接柱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连接柱呈圆环状。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圆柱电池,所述圆柱电池上设置有所述极耳连接结构。
基于上述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圆柱电池的极耳连接结构,圆柱电池包括具有若干个极耳的极片,极耳连接结构包括集流盘和垫片,垫片设置在集流盘背向极片的一端面;极耳经卷折后延伸至集流盘与垫片之间,集流盘、极耳和垫片通过焊接固定,由于焊接点在垫片上,可以保障焊接面平整,实现有效焊接,减少热辐射的影响,避免了金属飞屑的产生,降低电池的安全风险,提升电池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98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