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源空间数据的融合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87404.5 | 申请日: | 2022-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25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京;张黎希;冯晓庆;刘伟;张万万;秦邦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城数创(西安)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6/31 | 分类号: | G06F16/31;G06F16/335;G06F16/35;G06F16/38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间 数据 融合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源空间数据的融合方法,包括:数据采集端,所述数据采集端用于采集多种信源的空间数据;数据处理端,对所述多种信源的空间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多源空间数据集,对所述多源空间数据集进行特征提取,获得特征集合;数据标准制定端,用于依据筛选标准进行分类规格制定;数据融合端,对所述多源空间数据集的特征集合进行融合,得到融合数据集;数据分析端,对所述融合数据集依据制定的分类规则进行分类,并存储至数据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融合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多源空间数据的融合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大数据时代,对数据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对数据采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数据是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为主,其信息密度相对较低、应用价值潜力较大。大数据的来源更为多样化并且在不断拓展,来自公众、传感设备、移动设备、计算设备的数据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实时传输。数据的产生具有开放、并发、实时、在线的特点。
但是,从CIM的当前发展来看,CIM主要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以及IOT(Internet ofThings,物联网)等技术密切相关,同时还不可避免地需要应用到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因此,提供一直数据融合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源空间数据的融合方法,通过采集多源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提取特征,依据筛选标准制定分类规格,并针对特征集进行融合、筛选,使得多种信源数据融合显示,提高了信息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源空间数据的融合方法,包括:
数据采集端,所述数据采集端用于采集多种信源的空间数据;
数据处理端,对所述多种信源的空间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多源空间数据集,对所述多源空间数据集进行特征提取,获得特征集合;
数据标准制定端,用于依据筛选标准进行分类规格制定;
数据融合端,对所述多源空间数据集的特征集合进行融合,得到融合数据集;
数据分析端,对所述融合数据集依据制定的分类规则进行分类,并存储至数据库。
优选的,所述多种信源的空间数据包括:人口数据、房屋数据、车辆数据、生态数据和交通数据。
优选的,所述数据处理端包括:数据转换及清洗模块、去噪模块、空间校准模块;所述数据转换及清洗模块用于按照目标数据的要求转换来自于各数据源的数据,对所有数据的格式、长度、类型、单位及空值等属性进行检查,对不同属性的将其转换为统一的属性或描述;所述去噪模块使用滤波器进行过滤音频数据信息中的音频信息,从而滤除数据信息中的噪声;所述空间校准模块用于对数据的地理和空间位置校准。
优选的,所述分类规则包括行为类型规则、行为相似规则、时间串联规则和地点邻近规则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数据融合端利用系统融合算法对最终过滤的数据进行融合计算,输出单一数据源。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多源空间数据的融合方法,通过采集多源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提取特征,依据筛选标准制定分类规格,并针对特征集进行融合、筛选,使得多种信源数据融合显示,提高了信息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城数创(西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智城数创(西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74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