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85363.6 | 申请日: | 202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0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武亚峰;徐建军;姬志福;胡光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安普林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9/10 | 分类号: | B29B9/10;B29B9/16;B29B13/10;B29B13/04;B01D1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 代理人: | 韩娟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降解 环保 塑料袋 工用 造粒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机,包括造粒机本体、传动组件和除泡组件,所述造粒机本体底部焊接固定有支撑架,且造粒机本体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料斗,同时进料斗中部设置有破碎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于造粒机本体内部中间位置,且造粒机本体内壁设置有电加热板,同时造粒机本体底部设置有下料口,所述除泡组件设置于下料口底部,且除泡组件下方设置有筛选组件,同时筛选组件一侧设置有冷却机构。该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机,设置有除泡组件和筛选组件,除泡组件起到很好的过滤作用,可有效除去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气泡,筛选组件便于对成品产品进行筛选,可有效剔除不合格的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塑料袋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机。
背景技术
可降解型环保塑料袋一般是由塑料原料经过吹塑加工形成的塑料膜进行二次加工而成;吹塑成型的塑料膜会先进行收卷,之后对成卷的塑料膜进行热封、裁切等操作,使得塑料膜能够被加工成环保塑料袋。环保塑料袋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造粒机,造粒机是一种可将物料制造成特定形状的成型机械,在许多行业,比如养殖种植业,畜牧业,医疗行业等都需要使用到造粒机。现有的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机实用性较低,造粒机不具备粉碎功能,导致不能对原材料进行充分处理,会影响到成品质量,且现有的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机功能较为单一,在运输原料过程中会产生气泡,气泡会影响到塑料颗粒品质,且现有的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机冷却效果不佳,成型的塑料颗粒温度较高,容易发生变形或者相互粘附的现象,需要及时进行冷却处理,并且现有的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机工作效率较低,成品的塑料颗粒中会有部分缺陷或残次品,需要进行剔除,人工剔除较为麻烦,且费时费力,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机实用性较低,且现有的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机功能较为单一,且现有的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机冷却效果不佳,并且现有的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机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机,包括造粒机本体、传动组件和除泡组件,所述造粒机本体底部焊接固定有支撑架,且造粒机本体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料斗,同时进料斗中部设置有破碎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于造粒机本体内部中间位置,且造粒机本体内壁设置有电加热板,同时造粒机本体底部设置有下料口,所述除泡组件设置于下料口底部,且除泡组件下方设置有筛选组件,同时筛选组件一侧设置有冷却机构。
优选的,所述破碎组件包括电机、支架、破碎轴和破碎刀片,所述电机通过支架与进料斗安装连接,且电机通过输出轴与破碎轴连接,同时破碎轴两侧设置有破碎刀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的破碎组件工作便于对原料进行粉碎处理,便于更好的进行造粒。
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传动轴和螺旋叶片,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造粒机本体一侧,且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轴与螺旋叶片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的传动组件通过驱动电机工作带动传动轴和螺旋叶片转动,便于输送原料。
优选的,所述除泡组件包括第一除泡板、第二除泡板、安装卡槽和模具出口,所述第一除泡板设置于下料口内部,且第一除泡板下方设置有第二除泡板,所述第一除泡板和第二除泡板通过安装卡槽与下料口卡合连接,且下料口底部安装有模具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的除泡组件起到过滤作用,可去除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气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安普林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安普林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53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BI-AAD寰枢关节间融合器
- 下一篇:一种印章智能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