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85363.6 | 申请日: | 202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0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武亚峰;徐建军;姬志福;胡光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安普林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9/10 | 分类号: | B29B9/10;B29B9/16;B29B13/10;B29B13/04;B01D1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 代理人: | 韩娟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降解 环保 塑料袋 工用 造粒机 | ||
1.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机,包括造粒机本体(1)、传动组件(5)和除泡组件(8),其特征在于:
所述造粒机本体(1)底部焊接固定有支撑架(2),且造粒机本体(1)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料斗(3),同时进料斗(3)中部设置有破碎组件(4),所述传动组件(5)设置于造粒机本体(1)内部中间位置,且造粒机本体(1)内壁设置有电加热板(6),同时造粒机本体(1)底部设置有下料口(7),所述除泡组件(8)设置于下料口(7)底部,且除泡组件(8)下方设置有筛选组件(9),同时筛选组件(9)一侧设置有冷却机构(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组件(4)包括电机(401)、支架(402)、破碎轴(403)和破碎刀片(404),所述电机(401)通过支架(402)与进料斗(3)安装连接,且电机(401)通过输出轴与破碎轴(403)连接,同时破碎轴(403)两侧设置有破碎刀片(4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5)包括驱动电机(501)、传动轴(502)和螺旋叶片(503),所述驱动电机(501)设置于造粒机本体(1)一侧,且驱动电机(501)通过传动轴(502)与螺旋叶片(50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泡组件(8)包括第一除泡板(801)、第二除泡板(802)、安装卡槽(803)和模具出口(804),所述第一除泡板(801)设置于下料口(7)内部,且第一除泡板(801)下方设置有第二除泡板(802),所述第一除泡板(801)和第二除泡板(802)通过安装卡槽(803)与下料口(7)卡合连接,且下料口(7)底部安装有模具出口(8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组件(9)包括筛选框架(901)、筛选网格(902)、安装支架(903)、电动伸缩杆(904)、推板(905)、橡胶防护垫(906)、下料板(907)、第一收料箱(908)和第二收料箱(909),所述筛选框架(901)底部设置有筛选网格(902),且筛选网格(902)与安装支架(903)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904)一端与安装支架(903)连接,且电动伸缩杆(904)另一端与推板(905)安装连接,同时推板(905)一侧设置有橡胶防护垫(906),所述筛选框架(901)底部一侧设置有下料板(907),且筛选框架(901)下方设置有第一收料箱(908),同时第一收料箱(908)一侧设置有第二收料箱(90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10)包括水箱(1001)、抽水管(1002)、水泵(1003)、出水管(1004)、喷雾头(1005)和固定管夹(1006),所述水泵(1003)一端通过抽水管(1002)与水箱(1001)连接,且水泵(1003)另一端通过出水管(1004)与喷雾头(1005)连接,同时出水管(1004)上设置有固定管夹(1006)。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401)、破碎轴(403)和破碎刀片(404)组成转动机构,且八个破碎刀片(404)对称设置在破碎轴(403)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伸缩杆(904)、推板(905)和橡胶防护垫(906)组成伸缩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泡组件(8)与筛选组件(9)两者无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安普林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安普林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536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BI-AAD寰枢关节间融合器
- 下一篇:一种印章智能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