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细菌接种用防污染采集配件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79730.1 | 申请日: | 202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1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肖军;刘伟国;李青;李玉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旭德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26 | 分类号: | C12M1/26;C12M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强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303 | 代理人: | 张炜平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佛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菌 接种 污染 采集 配件 | ||
1.一种细菌接种用防污染采集配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杯(1)、溶剂杯(2)、密封板(3)、弹簧(4)、取样件;
采集杯(1)为包括后侧的容纳部(10)以及前侧的连接部(11);所述容纳部(10)是中空的壳体结构;
容纳部(10)的后侧上方设置有连接槽(10a),连接槽(10a)的底部设置有注入口(100),采集杯(1)内壁底部设置有破壁柱(10b),破壁柱(10b)垂直设置且上端从注入口(100)穿出后伸入连接槽(10a);
连接部(11)的前侧设置有导出孔(101),导出孔(101)向后延伸直至与容纳部(10)的内腔连通;
所述溶剂杯(2)为中空的盒状结构,溶剂杯(2)上设置有收集孔(105),收集孔(105)处设置有密封孔塞;溶剂杯(2)的盒底设置有凸出部(20),所述凸出部(20)形状与注入口(100)形状一致以可卡入注入口(100)中;凸出部(20)与破壁柱(10b)相对的位置设置有薄弱区(21a),所述薄弱区(21a)在溶剂杯(2)扣入连接槽(10a)中时会被破壁柱(10b)顶破;
连接部(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控制孔(102)和三角推杆(110);所述控制孔(102)垂直于导出孔(101)且沿横向延伸直至与导出孔(101)连通;三角推杆(110)水平向前延伸且尖角端超前,朝外的一侧为向前方收束的斜面;
密封板(3)包括可插入控制孔(102)中左右滑动的挡板部(3a)以及位于控制孔(102)外部的控制部(3b);挡板部(3a)为沿横向延伸且板面与导出孔(101)垂直的平板结构,
所述控制部(3b)向前侧延伸并凸出于挡板部(3a),控制部(3b)朝向挡板部(3a)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槽(103),导向槽自前向后延伸并贯穿挡板部(3a)形成过孔(104);
弹簧(4)设于采集杯(1)和密封板(3)之间且推动密封板(3)朝采集杯(1)移动,使挡板部(3a)插入控制孔(102)中直至前端封堵住导出孔(101);
所述取样件设置在采集杯(1)内腔中,取样件为杆状或筒状结构,其一端设置有金属或磁性吸附体另一端设置有取样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菌接种用防污染采集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出孔(101)为方形孔,导出孔(101)下边缘距容纳部(10)内腔底面的高度≥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菌接种用防污染采集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20)的底部设置有倒锥形突出结构,所述薄弱区(21a)设于倒锥形突出结构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菌接种用防污染采集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弱区(21a)由盒底壳壁变薄后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菌接种用防污染采集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1)朝向密封板(3)的一侧设置有导向部(11e),导向部(11e)的前侧设置有导向槽(112),所述控制部(3b)的后侧设置有可卡入导向槽(112)中的导向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菌接种用防污染采集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1)朝向密封板(3)的一侧设置有导向部(11e),所述控制部(3b)的后侧设置有可抵在导向槽(112)上的第一滑动部(3f)。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菌接种用防污染采集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部(3a)可伸入导出孔(101)的部分设置有临时取样孔(111),所述临时取样孔(111)的孔径小于取样件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菌接种用防污染采集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容纳部(10)的内腔的底面设置有隔离区,隔离区四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高度≥5mm但不超过内腔整体高度的50%,所述取样件设置于隔离区中被隔板包围以使其可以与采集杯(1)中的试样隔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旭德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旭德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973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