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充电设备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79133.9 | 申请日: | 202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49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1 |
发明(设计)人: | 韩爱芬;付仕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鸿嘉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9 | 分类号: | H01R13/629;H01R13/53;B60L53/16 |
代理公司: | 深圳立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1000 | 代理人: | 陈超 |
地址: | 518132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充电 设备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充电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一种新能源充电设备,包括第一充电头、第二充电头、第二滑道和第一滑道;第一滑道与第一充电头形状相匹配,供第一充电头滑动;第二滑道与第二充电头形状相匹配并设置在第一滑道内,供第二充电头滑动;第一充电头和第二充电头之间设置有第一推动装置和第二推动装置;第一充电头上具有多个导电端子;第二充电头上具有多个与导电端子形状相匹配的插孔,插孔内安装有与导电端子相接触的电极片。它可以避免充电头在插入的过程中产生的电弧对使用者造成伤害的问题的发生,同时,还可以防止充电设备过充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能源充电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离不开充电桩,但是现有充电桩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过程中,都是通过人员手动插入,将充电头在插入至充电装上的过程中因电压影响容易产生电弧,电弧的产生容易造成使用者的触电,对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会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致力于提供一种新能源充电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充电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它可以避免充电头在插入的过程中产生的电弧对使用者造成伤害的问题的发生,同时,还可以防止充电设备过充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充电设备,包括第一充电头、第二充电头、第二滑道和第一滑道;第一滑道与第一充电头形状相匹配,供第一充电头滑动;第二滑道与第二充电头形状相匹配并设置在第一滑道内,供第二充电头滑动;第一充电头和第二充电头之间设置有第一推动装置和第二推动装置;第一充电头上具有多个导电端子;第二充电头上具有多个与导电端子形状相匹配的插孔,插孔内安装有与导电端子相接触的电极片;当第一充电头插入至第一滑道内并向导电端子靠近电极片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充电头联动第二推动装置,第二推动装置联动第一推动装置推动第二充电头沿第二滑道向远离第一充电头的方向移动,使得导电端子与电极片始终不接触;当第一充电头无法继续沿第一滑道向导电端子靠近电极片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充电头不联动第二推动装置,第二充电头在第一推动装置的带动下缓慢地沿第二滑道向靠近第一充电头的方向移动,使得导电端子与电极片接触。
优选的,第一推动装置包括第一转动杆、齿轮、齿轮轴、安装板、扭簧和齿条;齿条固定安装在第二充电头外周壁上;齿轮固定安装在齿轮轴上,齿轮轴转动安装在安装板上,安装板远离齿轮轴的一端安装在第二滑道上;第一转动杆一端固定连接在齿轮轴上;扭簧设置在第一转动杆与第二充电头外周壁之间并位于第一转动杆远离齿轮轴的一端,扭簧一端与第一转动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充电头滑动连接。
优选的,推动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当推动装置的数量超过两个时,多个推动装置呈环形分布。
优选的,第二推动装置包括弹性膜、气流通道和气囊弹性膜安装在第一充电头内侧壁,弹性膜与第一充电头内侧壁之间形成一个环形气囊腔;气流通道开设在第一充电头内;气囊为环形,气囊套设在第二滑道外,并位于第二滑道外侧壁和第一滑道内侧壁之间,气囊的进气口与气流通道的一端形状相匹配并可进行动密封连接,气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气囊腔相连通;第一充电头和第二充电头之间设置有排气固定装置;排气固定装置用于第一充电头无法继续沿第一滑道向导电端子靠近电极片的方向移动时,将第一充电头与第一滑道进行固定并将环形气囊腔内的气体排出使得推动装置可带动第二充电头缓慢地沿第二滑道向靠近第一充电头的方向移动,使得导电端子与电极片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鸿嘉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鸿嘉利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91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